基于职业能力的会计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8-24 07:49:41

基于职业能力的会计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在职业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一个人能否成功就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经济环境快速发展导致企业财务风险越来越大,会计工作环境、会计处理对象也随之发生变化,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技能人才,必定要围绕职业能力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58-03

一、职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

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技能人才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使职业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核心能力也成为了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

1.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指人要胜任某一职业(岗位)工作,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的总称。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任职资格能力;二是职业素质能力;三是职业生涯管理能力。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指人们完成具体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能力指职业核心能力,是被国际社会认可的关键能力之一。

2.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指是除专业能力之外,人们在职业生涯中的岗位基本能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将它称之为“关键能力”、“软技能”、“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它是人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使人能适应所从事职业和工作岗位的不断变换。

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一文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归纳为:“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项核心能力。这八项职业核心能力,又可划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大类。其中:职业方法能力是指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新方法与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基于个人的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自我学习等能力。职业社会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以及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能力。

二、会计职业能力

会计职业能力,是指会计人员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时,所具备的综合工作能力,包括会计职业专业能力和会计职业核心能力两个方面。

会计职业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正确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能力。通过《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系列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在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会计信息化、成本计算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虽然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中可以逐步形成专业能力,但是,专业课程所涉及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等因素,对其形成却有一定影响。

会计人员应具备哪些核心能力?《国际会计公报》(IAB)刊载Nick Huber的观点,总结出八项技能:①商业分析和咨询能力;②软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激励能力;③适应能力,一专多能;④IT技能;⑤通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⑥了解相应行业部类的专业知识;⑦对环境报告有所认知;⑧掌握核心会计技能。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具体表现为:

1.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开展汇报会计信息、布置会计任务,提供会计咨询等工作,都需要通过语言表达来实现交流;有时还需要运用书面语言,撰写会计工作报告、会计工作总结等会计常用应用文,必要时还可能会运用一定的外语表达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在会计工作中不可避免,会计人员不仅要参与会计管理,处理会计事务,而且要协调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3.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被更多地运用在会计管理工作之中。会计人员必须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进行会计信息的分析、整理、提炼,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4.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有着明确的规定,具体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这也是会计人员应遵守的基本职业操守。

5.组织管理能力。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人员是经济管理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要能对经济活动中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度,使之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

6.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的好坏,对企业经营成果的核算也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推出新的会计改革措施,企业也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7.创造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性能力的体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会计人员是否具备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会计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会计人员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时,必须采取新的思路,新的会计处理模式去加以解决。

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会计教学改革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计教育应顺应新的经济环境,大力开展教学改革,以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会计从业人员。作为技工院校的财会专业,应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主动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材开发、考核评价模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围绕职业能力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学生的职业能力全面提升后,才能够缩短校企之间的“距离”,减少适应期,使学生迅速融入会计行业,实现校企无缝衔接,这才是校企双方都期望的合格会计人才。

1.推进会计课程体系改革。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技工教育模式的革新,是提升技工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一体化课程具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紧扣国家职业标准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会计操作能力训练为核心。所有课程设置紧密围绕职业能力这条主线,依据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根据会计岗位必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方法,建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可分成三个层次:一是职业素养类课程:包括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财经应用文写作、管理学基础、沟通与礼仪等;二是职业核心类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审计学等;三是会计实训类课程:包括珠算、点钞、计算机基础、岗位实训、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顶岗实习等。

2.提升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学改革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通过构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师资培养体系,推动会计教师队伍稳步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加深校企人才的交流。鼓励学校教师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实习,鼓励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进入学校指导教学,促进会计专业师资结构更加合理。

强化会计专业教师的技能。“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以丰富教师的会计实务经验”,这是制度的规定,也是教学的需要。会计教师要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必须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紧密联系企业工作实践。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采取参观、实习、调查、培训等方式,深入工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学习实践,真正参与会计实务工作,提升会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多途径引进高素质教师。通过多途径引进教师,可以使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更丰富、更合理。首先要制定引进人才政策,鼓励会计专业硕博毕业生到学校担任教师。其次,要拓宽会计教师的引进途径。可以从社会和企业中,挑选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到学校担任会计教师,充实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再次,要有计划地邀请当地会计行业的会计精英,如会计师、经济师等财务管理人员,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行业专家,到学校兼职、任课,聘为技能大师在学校收徒弟、开讲座,以丰富学校实践教学形式。

3.加强会计专业教材开发。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都有所不同,在教材开发时更应注重其专业特色。

会计教材的开发,要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和课程设置的需要为核心。不要局限于传统学科体系的框架,要编写工学做一体化教材,在设计教学单元时,要充分考虑到会计的职业特征、会计职业成长规律和会计典型工作任务,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理念,实现会计理论与技能训练的融合。

会计教材的内容要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要从会计实践中提炼出知识点和技能点,组成代表性工作任务,内容上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既要要有足够的实训教学,以保障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会计技术,又要有足够的理论教学,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打好基础。会计实训部分内容要来源于企业,项目任务要科学合理,学生的操作技能符合职业规范性要求。无论是会计理论部分还是技能实训部分,在内容架构上都要打破常规,强化知识技能的综合性与实用性,不必在意其系统性和完整性。

4.完善会计考核评价模式。考核评价对教学活动而言,是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建立一套符合职业标准的会计专业考核评价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考核标准的实用性。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考核,要结合财政部门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和会计岗位能力要求。只有建立一套符合会计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标准,才能达到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着重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

其次,考核形式的灵活性。要根据课程特点和类型的不同,灵活采用开卷/闭卷、口试/笔试、理论/实践、单人/小组等形式,以单一或组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面考核,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同时为了体现操作技能的考核,还应采取情境展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实践等多种手段,全面考核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养成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从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再次,考核过程的全面性。考核过程要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注重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考核成绩应包含理论与实践多个方面。考核的过程,不仅要反映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检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5.强化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办出会计专业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就必须突出实践性教学。学校应按照会计专业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并贯穿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

(1)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开展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学校应加大实训经费投入,以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一方面,要加强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等实训场所的建设。另一方面,除配置凭证、账簿、报表等传统的实训用品外,还需加大会计软件、ERP沙盘演练、企业工作站、学生学习站等的建设,让学生更贴近企业工作实践。

(2)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技工教育以培养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要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增加会计实训的教学内容,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要实现学生在校实训与进厂实习的轮换,实现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熟练顶岗工作。

(3)推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渠道,从企业获取有代表性的真实业务,以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方式,创建真实的企业环境,涵盖有代表性的业务,通过学生实训、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素质。

(4)开展分层模拟实训。要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基础会计》、《出纳实务》、《财务会计》、《纳税实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会计专业课程中,结合具体岗位工作职责,开设项目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电算化实训等层次分明的实训,项目由易到难,从单项实训到综合实训,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技工教育一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于社会的办学宗旨,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教育教学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却始终是教学改革的主题。基于职业能力扎实推进会计教学改革,将是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艳冬.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2]王桂琴.高校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浅探[J].财会通讯,2009,(7).

[3]邓亚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4]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与实践[Z].2010.

[5]广东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J].2011,(8)

上一篇: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与建设研究 下一篇:慕课在初中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