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消费者才是企业立身之本

时间:2022-08-24 07:34:24

敬畏消费者才是企业立身之本

双汇瘦肉精肠、上海染色馒头,加上之前见光而不死的苏丹红、毒奶粉、毒筷子、毒豇豆、地沟油等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恶性事故,不仅让外国运动员到中国参赛要自备粮草,中国老百姓远赴香港和境外购买普通日用品成风,连政府高层也发出“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之喟叹。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已蔓延至整个食品行业,政府监管的疏漏,也已经说得太多。置身于信任危机中的食品企业,是该借监管漏洞犹存之机,继续沉溺于“以低劣质量换取超额利润”的经营套路之中,还是胸怀对消费者、对市场的敬畏之心,加强产品质量的管理,建立市场信誉?

这似乎是一个道德选择题,其实是一个经济选择题。毋庸讳言,问题食品的屡禁不止,黑心企业的日见其多,很大程度上在于整体行业生态环境的恶劣,再往深了追究,在于政府监管不力。这也就是为什么问题产品被曝光之后,三鹿抱怨养牛户,双汇抱怨养猪户,似乎谁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也许有人会说,人不能脱离环境存在,在这样一个行业环境下,企业不“适应环境”如何能够赢得竞争?不错,赚一时之利是一回事,做常青树企业,谋求长远价值,那是另一回事。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这说明国内食品生产商是完全可以达到标准要求的。生产技术落后、只能生产低安全标准的食品,根本不是我们的“特殊国情”。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是心存侥幸,蒙骗、毒害消费者以自肥,还是心存敬畏,对消费者负责,考验的不是企业家的道德,而是战略眼光与经营智慧。敬畏消费者,其根本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加强产品质量的管理,似乎是增加了经营者的劳动强度和投入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最经济的做法。质量大师戴明曾告诫企业领导者:质量不是靠检验出来的,质量要从源头抓起。如果质量问题是在设计阶段,纠正失误的损失是一,但到了制造过程,纠正失误的损失就是一百,而到了客户那儿,纠正失误的损失就是一千甚至一万。这一点,三鹿、双汇等企业已用巨大的代价做了诠释。“毒奶粉”让曾经市值30多亿元的三鹿一夕之间轰然倒塌。双汇自今年3月15日被央视曝光“瘦肉精”事件以来,这家总市值曾经接近600亿元的食品加工行业龙头上市公司,至记者发稿前,总市值已缩水170亿元。据报道,在“瘦肉精”事件的影响下,双汇鲜冻品、肉制品类日发货量下挫,有机构预测目前为止其损失至少20亿元。

市场经济就是信任经济,触及信任危机,就触及了企业的立身之本。在消费者与企业命运日益紧密相连的当下,倘若企业对消费者缺乏源于内心的敬畏与尊重,目中无人,试图用假冒伪劣甚至有毒产品欺骗、毒害消费者,其下场必定是为消费者所抛弃。一桩有一桩被曝光的问题食品告诉我们,在网络、资汛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可以玩转监管漏洞于一时,但必定绕不过最后一道检验――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检验。没有一家企业可以通过损消费者而肥己活得长,也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凭借侥幸长盛不衰。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这话值得所有企业白省,但我们的监管部门,绝不能坐等多行不义者“自毙”,也不能总是等到问题食品、问题企业被曝光之后,再来一事一办。如前所述,中国食品出几合格率多年来均保持在99.8%以上,说明国内的食品行业在生产环节和监管环节均不存在技术问题,行业生态所以恶劣,追根究底,在于监管部门对于民意,即民众的食品安全没有足够的敬畏心。有道是沉疴还需猛药,乱世须用重典。对于黑心企业,课以重典,增加违法成本,是使之产生敬畏之心的最有效方法。对于失职监管部门,坚决追究责任,放开社会、第三方机构、媒体的监督空间,同样是使政府相关部门产生敬畏心的最有效方法。在这方面,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成功经验完全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和香港、新加坡等地,在食品药品监管上,都采用职能整合、统一管理的模式,将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集中到一个权威部门,职权明确,才能避免监管疏漏,也才能对政府监管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问责。以覆盖全面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作为法律后盾,也是欧美、香港等地监管体系的重要部分。在香港,商贩一旦触犯食品安全法律,一律视为犯罪,罚款不说,留有案底,以后再想做买卖也不容易。在英国一道菜出了问题,餐馆可能被罚45万英镑;在日本挂牛头卖猪肉,会导致公司停业、负责人被捕。同时,将对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问责纳入法律体系之内,也是欧美、香港等地食品监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点,尤其值得借鉴。

上一篇:把脉通胀 第5期 下一篇: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分异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