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传统,寻找自己

时间:2022-08-24 07:17:32

重读传统,寻找自己

中国工笔画在唐朝已进入高峰,至宋则蔚为大观,六法具备。唐代张萱、周的贵族仕女形象,宋代以黄荃为代表的宫廷画派,精细严谨,华丽典雅的风格,使我心动。我出生上海,后在杭州西子湖畔的美术学校求学,对生活在这样氛围中的女生,心仪风格秀丽雅致的工笔画是十分自然的。记得小时候,我会在纸上、墙上、地上,甚至在课本里画满了无数的美女,这些美女的一眼一颦,一衣一饰,无不包含着一个小女生对美的憧憬,对未来的一个梦想。这种憧憬和梦想是小女孩的真情流露,是一种满怀喜悦的自我娱乐。现在,经过了几十年风雨的我仍然带着孩童时期的情结,在唐、宋古画的仕女形象中寻找自己心仪的女性和向往自我完美的情怀。

追朔仕女画的历史,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已出现了它的雏形,近期出土的战国和汉代的帛画都证明了当时已经出现了以妇女为主题的绘画,只是当时描写的仕女基本是烈女、节妇,贤妻,有明显的礼教色彩,教育的成分多于审美。仕女画发展到唐代,人的欲望逐步从礼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欣赏女性之美,已成为人人应有的合法权利。盛唐时期,表现丰满健硕,清新高贵的女性之美为主题的画种,成了当时乃至现在中国人物画史上的一段灿烂的乐章,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些绘画作品,突出女性形象,注重形体造型,线条流畅工整,色彩艳丽,形成了唐代仕女画华丽典雅的特殊风格。唐代著名画家张萱和周笔下的体态丰腴,气质高贵的仕女形象,它反映的审美情趣和唐以前和以后都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盛唐的发达的经济带来了文化艺术的繁荣,改变了人们以往的审美意识,画家笔下的仕女形象正反映了当时主流社会的审美标准,有泱泱大国的自信情怀。值得一提的是这样推崇健美体态的风尚和雍容华贵格调的唐代仕女画在后来的中国美术史上就再也没有重现高潮。重读古画,我们会发现画家在描绘对象时,非常注重女性的内在精神的描写,无论是周表现的贵族妇女或张萱表现的捣练的女子都体现着当时社会的评判标准,她们个个面容娇好,衣裙整齐,即使穿着露胸的衣服或者在劳动操作,也都动作文雅柔美,体态优美沉稳。在画面的构成上,从留传下来的几幅国宝级的画来看,多用长卷形式,人物众多,分布疏密得当,用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的手法,把画面的空间无限地伸展,众多的人物在单纯的画面背景上有节奏地散落,使画面呈现出音乐史诗般的节奏美。它的流畅而凝炼的线条,艳丽而不俗的色彩,优美厚重的造型,不仅体现了当时绘画技巧的成熟,更体现了当时绘画界对艺术格调的追求。

回想自己,之前,没有机会看到这些好作品,后,又没有时间好好深入研究这些好作品,祖先留下的这些财富被束之高阁,现在重读它,就发现无论从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技巧上,我们的祖先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当今中国艺术界十分繁荣,人材辈出,各种画风、各种流派,都可以自由地在午台上相继争艳。艺术家们生活在前所未有的自如氛围中,资料多,学习条件好,以前都不敢想象。

当今画坛,艺术流派纷纭多变,特别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观念激荡,日新又新,对传统的中国画坛确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艺海茫茫,我不知道选择哪条小船可以到达我理想的彼岸。于是我再一次重读古画,沉浸于传统的审美氛围中,让传统的典雅、淡泊之美来洗涤当今社会中的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是我近段时间常做的功课。作为一个东方女性,我的性格、文化背景和艺术氛围都在东方,学习东方文化艺术,有优势,有渊源。九十年代,我曾积极地在美国和欧洲诸多国家做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心得体会是: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不同的民族,不同区域都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这些带有强烈的民族和地区风格的艺术并存,才形成当今世界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中国艺术,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世界之林独树一帜。立足传统,发扬传统,是我在纷杂多变的世界上依凭的一条小船。我愿意驾着它,驶向我心中的艺术彼岸。当然传统要继承,更要发展,我在传统中寻找我需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处理,从技巧层面到高深的意境,都是我灵感的来源。

在吸取传统精华的同时,我觉得可以尝试吸收西方艺术中的色彩和艺术处理。象毕加索、克里姆特、米罗,那些被历史公认的艺术大师,我认为他们的成功,除了他们自身的艺术才能和努力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从异国艺术中吸取了营养,这样使他们的作品表现力更加丰厚、风格更有个性。

重读古画,我也清醒地认识到的一点,当下社会,女性的地位和古代妇女相比,有着巨大的变化,女性艺术家有着和男性一样的自尊和自信,她们不再仅仅是被描写的对象,还是描写对象的人。我希望回到我小时候画美女的心态:我画的女性首先是“悦己”的,是“自我欣赏”,而不是男人眼光中的被欣赏者,这种女性自我的悦己意识是女性自立的表现,这也是我和古代的男性画家在审美视角上的区别。在我的作品中,女性多闲适恬静,矜贵持重,没有太多的肢体语言,她们呈现的女性之美,单纯、健康,怡然自得,没有矫情做作、取悦他人之态,看似平淡恬静,却是有力量承受生命的欢乐和痛苦的自立自信的女性。中国的女性艺术运动没有象西方那样热烈地展开过,原因很复杂,其中有一个我认为的原因是中国革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同时,也推倒了夫权对女性的压制,在经济上实行了同工同酬,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男女平等。特别是1949年解放以来,女艺术家和男性艺术家一样在“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下创作。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几乎和男性艺术家没有多少区别,直至改革开放之后,女艺术家拓展了视野,于是才渐渐意识到性别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影响,才渐渐出现了有较强性别特征的女性艺术作品。

重读古画,寻找自己,使我在艺术探索的路上,走得充实。我们聪慧的祖先留给我们太多的财富,使我们用之不完,取之不尽,每一次重读古画,都会有一番新的收获。而当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又使我在艺木创作中加强了表现自我的意识和情趣,可以使我创作出既有传统滋养,又有女性独特风格的作品,我觉得这样的创作状况很好。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创新·协作 下一篇:互动创新 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