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患了精神分裂症

时间:2022-08-24 03:04:53

黑泽明拍过一部有名的《罗生门》,简单的情节被剧中的不同角色阐释得扑朔迷离。武士被杀,被控杀人的盗贼、武士之妻、武士的亡灵还有目击的樵夫等,对案件的描述各不相同。是有意的掩饰,还是每个人只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记忆?就像电影里的躲雨人说的,“我看人这种东西,就像是天生能把对自己不太合适的真事忘记得一干二净,先把对自己合适的假话当做真的呢。因为这样做心里舒坦嘛。”《罗生门》是一部压抑的电影,而且它的结论更沉重――如果人的本性是在关系自身利益时,把真实的自己藏匿起来,在现实中加入主观的修饰成分,那么,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印度驻WTO的大使巴提亚要离任了,他在出席最后一次总理事会时浮想联翩,“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精神分裂症正在成员之间扩散。”他解释说,就像《罗生门》里的人物一样,对同一个问题――多哈回合的“雄心水平”,即谈判最终要达到什么水平的贸易自由化成果,成员们的理解大相径庭。

利益不同导致立场差异,进而对一件事的期望值不一致,这本身并不是精神分裂的表现,恰恰相反,在经济生活中不恰当地忽视个体差异的例子比比皆是。斯蒂格利茨最近为《金融时报》撰稿,批评导致金融危机的流行经济学模型,因为这种模型所依据的完全理性假说错误地“假定所有人都一样”,而忽视了“作为现代经济学基石的信息不对称假说”,认为它“只有在个体患上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时才会成立”。而实际上经济个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如果遭到忽视就会引发系统性偏差。

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之一是患者在思考和推理时缺乏逻辑,判断和分析有违常理却固执地坚持。在多哈回合谈判里,这种缺乏逻辑上一致性的现象的确存在。比如,同样是实现贸易自由化目标,主要发达成员在工业品减税问题上咄咄逼人,要求新兴发展中大国做出更大贡献,以便实现一个雄心勃勃的结果。而在讨论削减农业补贴,自己被要求做更大幅度削减时却讳莫如深,一头钻进自己挖的堑壕――复杂、隐秘的国内补贴体制和现有的、漏洞百出的削减模式里躲藏起来。如此自相矛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难免被人拿来戏谑一番了。

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类似,在他们的眼里,只看到别人对自己的不利之处,而不去思考别人这样做的理由;和精神分裂患者不同,他们不是因为基本的思考结构及认知发生碎裂,而是过分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私和偏执,有意识地混淆了是非标准和逻辑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相互认可的客观事实作为基础以及衡量谈判结果的公认尺度,谈判就成了相互之间的对牛弹琴。

《罗生门》里还有句台词,“若是人们不能相互信任,那么,这世界就成了地狱。” 电影的深刻性在于,只相信自己的人,未必知道其实自己也是错的。

上一篇:中国烹饪协会:信用建设为餐饮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下一篇:“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3C+3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