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2-08-24 01:06:24

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 要:双学位教育是跨学科培养人才的新途径。大学生在攻读双学位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指导、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双学位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283-02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复合型、跨学科高级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企业对全面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大于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也开始重视对综合性人才的引入,复合型人才逐渐走俏人才市场。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0—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的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1]。另一方面,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应届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2012年增加到680万,2013年更高达699万,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知识的宽度也可能决定着未来的出路,多学习一门专业也就多一个筹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开设了双学位教育。

一、双学位教育的现况

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第一专业,即指学生入学时所选专业)获取学士学位的同时,又修读其他学科门类专业(第二专业,即指学生入学后兼修的专业)而获取的学位。主修专业与兼修的第二专业分别为不同的学科门类[2]。修读双学位的学生在修满双学位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含毕业设计或学位论文),并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的前提下,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双学士学位证书。双学位教育是高等教育分流的一种形式,陶能祥在其博士论文《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中指出:以各类学科专业流向为基础,分设多种流动渠道,引导学生选择多种流向。目前最主要的是三种流动渠道:双学位式分岔,即学生主流专业之外选修另一个专业学位;双专业式分岔,即学生主流专业之外选修另一个专业,但不获学位;主辅修式分岔,即学生主流专业之外选修一些感兴趣的课程[3]。双学位培养模式包括单一高校办学和高校联合办学,例如北京大学的双学士学位制和武汉七所高校双学位联合办学。双学位教育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增进校际教育资源共享。

双学位教育的开展,改变了中国长久以来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渠道,也为学生学习另一门学科专业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淡化专业界限,消除专业壁垒,加强学科间的合作。目前各高校的双学位教育大都要求学生主修专业与兼修的第二专业分别为不同的学科门类,如文学学士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文学学士学位+法学学士学位、理学学士学位+工学学士学位、理学学士学位+文学学士学位等。此外,中外合作办学也是跨学科培养人才的新方法,例如武汉大学的中法合作法语—法学双学士学位班和中法国际经贸双学士学位试验班。

双学位教育重视人的发展,为学生的多方面需求提供了条件,为学生提供了拓展学科视野、丰富学科知识、形成多样思维的机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修读的专业,为就业或继续深造作准备。此外,学校也对修读双学位的学生给予了支持,例如南昌航空大学规定为保证修读双学位、双专业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双学位、双专业学院应尽可能将实践环节安排在暑假。一些学校也对获得双学士学位证书的学生实行奖励,例如加素质拓展分或者发放奖学金。

二、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双学位制是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动顺应形势发展,积极借鉴国外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而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双学位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性,最终把学生塑造成优秀的现代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对南昌市一所开办双学位教育的二本院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2010年入学修读第一学位,2012年开始修读第二学位的普通本科三年级学生,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对双学位教育的看法及了解程度、学习双学位教育的收获、攻读双学位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等。笔者通过分析资料数据,得出以下几点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学生攻读双学位缺乏有效的指导。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校开设双学位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其有义务对学生攻读双学位进行指导。然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和指导,22%学生对于如何选择专业、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双学位在社会中的认可程度和相关政策不了解。这一方面使一些学生错过了修读双学位的机会,另一方面使一些学生在修读双学位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30.5%的学生表示他们虽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但由于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又缺乏老师的必要指导,学习起来非常困难。

2.教学效果不佳。第一,教师教学不认真。该校双学位课程多被安排在周末和晚上,休息时间的减少导致部分教师心理上产生抵触,教学不认真,敷衍了事。第二,双学位学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由于双学位课程学时较短,而教师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学内容精简或者教学节奏过快,学生难以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三,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在该校修读法学双学位的大三学生陈某对笔者谈道:“我觉得学习双学位没什么收获,老师上课不积极,讲课非常快,我们即便想学也跟不上节拍,有时候翻书就跟吹风一样。当然我觉得我们自己的原因更大,课前没预习,课后又不复习,本来法学就很难学,加之又没有好好用心读肯定会跟不上,感觉就是花钱买证吧!但是没有学到实质性的东西还是会很心虚的。”

3.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与实践。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该校双学位的教学主要以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为主,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修读双学位的过程中,79.3%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枯燥无味。此外,该校有的院系实践环节的缺失,使得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环境支持。访谈中,该校修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双学位的大三学生吴某谈道,管理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深入学习蛮有意思的,不过书本上东西太多,那种实物性操作的练习就很少了。

4.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第一,双学位教学过程中没有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学生出勤率低。目前在该校修读会计学双学位的大三学生程某谈道:“我们那个班总共有68个人,可是每次去上课的只有十几个人,纪律不行,没有惩罚措施。”第二,缺乏教学监督与评价机制。加强教学的过程性督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该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开设双学位专业的院系缺乏对教学质量的监督评价和教学过程的管理。

三、完善双学位教育的对策思考

1.健全信息服务制度和建立学习顾问制度。双学位教育是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举措。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入学和学习过程中的指导。首先,要加强学习信息服务的力度,为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科目服务。例如进行双学位网站建设,提供有关课程的教学信息、教师信息的链接以及往届双学位学生的就业概况和职业信息等,加强学生信息交流的途径。其次,建立学习顾问制度。例如实行导师制,让学生自由选择导师,对其进行学业方面的指导。

2.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一,创造良好的激励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工作是独立性较强的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是无形的,其劳动强度、额度、进度、质量很难加以量化控制,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等。良好的激励环境如补贴、奖励、工作条件、精神鼓励等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其对工作的热情,形成较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教学效果。第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第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自身要加强自主学习,合理分配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的学习时间。教师也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改进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双学位教学应当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增加互动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育教学中要突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要以开放性问题为中心,倡导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互动教学模式,同时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组织综合性的自主探究和体验性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对学生的开放性和对社会的接轨,从而致力于适切社会实践需求的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例如美国大学课程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多以学生讨论为主,研讨会比较多,教师以学生课堂发言、讨论提纲及小论文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实践是实现理论价值的重要途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双学位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着重于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具体结合,着重于实践性、操作性的实践练习,着重于实践中问题意识、问题思维、问题解决的习惯训练与生成。

4.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制度,其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的。双学位教学既要注意发挥校部(上级管理者)和院系(下级管理者)两方面的作用,又要注意调动教学管理者和师生(被管理者)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学校上下协调配合、师生与管理者双向参与的良性管理格局。首先,要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其次,要建立教学监控与评价制度。每学期至少要对双学位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听课并做好评课记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

[2] 陈学敏,漆玲玲,刘焰.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2):26-28.

[3] 陶能祥.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86.

收稿日期:2013-06-18

作者简介:童莉娇(1992-),女,江西横峰人,本科生,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李奎(1974-),男,湖北襄阳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

上一篇:国外互联网营销的发展 下一篇:试论我国消费者的广告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