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中隐含的审美理念

时间:2022-08-24 12:18:01

初中语文教材中隐含的审美理念

语文教学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新教材中选录的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审美内容极为丰富,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审美过程,增加审美活动,强调学生对古人的情感体验,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

一、走进教材――感受美

新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充满了人文关怀,凝聚着智慧豪情,富有审美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悠悠古韵,体验先人们血脉中洋溢的绵绵情怀,领略怏怏中华的博大精深。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除了会引起学生丰富独特的联想,还会让他们产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的审美感受。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学生欣赏领略山清水碧的壮丽;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使学生有鹤飞充天的美妙意境;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又使学生充满豪情壮志。教师对于这些优美诗文的教学,应该在语言文字的审美上引导突破,点拨学生在心灵深处顿悟美。

作为文化载体的语文教材,其包含的人文内容,就是一道道独特而瑰丽的美的风景。儒家学说中的民本思想、仁爱思想、忧患意识,屈原的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陶渊明的超然物外、淡泊明志,杜甫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博怀,陆游的爱国情怀,鲁迅的爱憎分明。还有许多课文中蕴含的美好情怀,如对亲人的思念,对真善美的独到追求,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对事业的矢志执着,都能让学生的灵魂受到深深的震撼。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举行教育,可以通过对作者和背景的介绍进行点拨,也可以通过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来启发学生思考。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趣,涵养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修养,升华学生的灵魂。

二、诵读教材――体验美

心理学家认为:“诵读”的读书方法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在诵读状态下的人脑的语言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等各部分会趋向活跃,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交换会逐渐趋向有序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育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言为心声”。优美的朗诵往往能够调动朗读者的视觉、听觉、情感和思维等因素,帮助朗读者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在朗读者头脑里形成立体的思维,多方面感知教材。当然,教师在诵读中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引导,指导学生通过语势的缓急、语调的抑扬、语气的强弱、停顿的长短等方面的变化,适当的诵读技巧,准确充分地表情达意。

三、品味词句――理解美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必须强化对语言的分析和品味。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文中词句进行仔细推敲,甚至咬文嚼字,才能使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

有幸听过钱梦龙老师的许多节课,真切感受到钱梦龙老师引导学生“深挖”词句的功夫。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和学生品味《“诺曼底”号遇难记》的。首先,他和学生一起理清情节,赏析文中精彩场面的描写和人物形象描写,如此使学生感知到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海难场面,成功塑造了一个舍身救人、感人至深的英雄船长――哈威尔。接着,这位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文章在叙事写人中进行精辟的议论的写法。那位教师把学习的自给了学生,让学生重新阅读文本,自我寻找、自我品味。有个学生找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并且谈了自己的理解:当时情况十分危急,船受到严重损坏,人们惊恐万分,在非常危急混乱的情况下,船长忘记了自己,是很可以理解的。另一位同学进行了自己的阐述:哈威尔船长是始终镇定自若的,这可以从他指挥时声音的简短有力,20分钟救援工作的井然有序,船浸没时“屹立”在舰桥上、“犹如铁铸”“纹丝不动”的坚定自如等方面可见他一开始就作出了“与心爱的轮船共存亡”的抉择。又有一位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船长完全可以自救或者他救,熟话说“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哈威尔船长是忽略了自身存在的价值。这位教师及时作出了引导点评:小说这样安排情节,虽然存在虚幻和理想化,但从反映社会生活这一目的而言,已经达到了,因为雨果是为了抨击“那些可鄙的利己主义者”,为了突出人物灵魂的伟大。如此品味辨析,人物形象会更加清晰,对作品的理解就更有效度,学生的审美素养自然会有效得到提高。

四、想象拓展――创造美

想象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机会诱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浮想联翩。

新教材中所选许多古诗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有机结晶,所以教授古诗,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展开想象描写出部分或者全诗的优美意境,这是融理解、想象、表达、创造于一体的可取学习方法。学习《皇帝的新装》,不妨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游行大典结束了,皇帝回到了宫内,事情会怎么样呢?学习《项链》,可以让学生想象续写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又十年的生活经历。其他又如给学生一些词语,要求学生“妙语连珠”或编故事;根据例句仿写都可成为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形式。

有一教师执教《七颗钻石》,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教师要学生想象,假如这时小姑娘做了一个梦,是怎样一个梦呢?甲生:梦见一条清澈的河流,唱着欢快的歌,万物复苏……乙生:梦见自己遇到一位仙人,仙人告诉她……丙生:梦见历尽艰险找到了水,但是母亲已经渴死了……想象是多么大胆,放飞是多么自由!

当然,在想象创造的过程中,想象美应该受到创造美对象的制约。美可以诱发人们的想象,但也应该有一定的范围和方向。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方式、政治经济背景、个性气质、思想感情不同,想象会染上浓重的主观色彩,教师在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依据,调动自己的主观情感,放飞想象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审美对象的特征,避免把哈姆雷特想象成与车作战的唐吉柯德,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想象进入美的境界。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