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爱上作文

时间:2022-08-23 11:53:27

如何让孩子爱上作文

作文一直既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又是一个重点。小学阶段是为写好作文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要从小学阶段打好写作的坚实基础。小学生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训练,而小学一、二年级则是简单地进行一些辅的练习。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应该怎么做呢?

一、先行组织,丰富素材

小学生写作,不是进行文艺创作,不是写给老师看的,而是为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情,为了与人交流和融通。而现在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实际内容,缺乏童心童趣;生搬硬套、虚情假意。因此我探索出了以下一些策略,帮助学生解决习作题材的问题。

1 先行组织。在学生写作文之前,将作文的题目或者范围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收集有关材料。学生在写作时不再觉得无话可写,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 走向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空讲写作方法与技巧,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一是命题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写熟悉的人和事;二是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经常观察生活,写观察笔记,把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来,作为今后写作的素材;三是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来写作文。

二、提前读写,循序渐进

现行的作文训练内容是通过语文教材中的基础训练来体现的,但当前作文训练的实效比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集优识字,提前读写。集优识字就是综合各种识字教学方法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以韵语识字法为主,兼用各种识字法,加大识字量,一年级学生识字达17。0多个,基本扫清了学生的阅读障碍,为学生的提前写作奠定了基础,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就能写一两句话的作文。

2 顺应心理,构建序列。依据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特别是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从整体性考虑,初步构建起小学阶段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这一序列包括训练的目标、要求、形式、重点等。低年级侧重写句、写话训练。要求学生以简单的看图作文、童话作文为重点,采用模仿说话、听录音写话、一句话日记、联句成段等形式,促进学生语言的规范。中年级侧重观察作文、实用作文的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有顺序、抓特点、比较仔细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逐渐养成留意生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高年级侧重想象作文、快速作文的训练。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来构思谋篇,写千字左右的文章,做到思想健康,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

三、激发兴趣,激励情感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把作文视为表达自己情感(想法、认识)的必需手段,是我们改进作文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1 激发兴趣。挖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游戏、参观游览等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寻找各种趣味浓厚的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办手抄报、民间采风、图画作文、介绍照片等形式,学生十分感兴趣,写作的积极性高涨。

2 满足需要。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成功欲,教师应做“有心人”,能发现每一位学生习作的进步之处、可嘉之处,及时予以表扬;在班级里开设习作园地专栏,刊发学生优秀习作或者片段。这些做法都有效地满足了学生享受成功的需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 和谐人际。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从外部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方面。通过各种群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师生之爱、同学之爱,产生班级集体的凝聚力;教师以民主的态度来组织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产生写作欲望。

四、强化迁移,读写结合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人也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的说法。作文是学生用文字来表达社会生活和个人感情的方式,然而如同任何种类的学习一样,作文的初始阶段也必须经过模仿。很多学生阅读量并不小,然而写出的文章仍然达不到基本的写作要求,语言做作不自然,甚至于病句连篇,并且他们自身对于这样的状态普遍缺乏认识。毫无疑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问题。语文训练中大量的阅读与分析当然是主流的教学手段,但事实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只关注文章的意义,即人物、故事、情感等,而极少自觉地去感受或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应该把小学生的写作与阅读等相联系的读(说、听)写相结合,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动机的情感。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写作能力发展的规律出发,构建起作文训练序列的序列训练策略,引导小学生在写作之前收集有关材料,酝酿构思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进行分层次训练并逐步提高的分层递进策略等等。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应当与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想方设法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作文的过程应当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浅议音乐在中职学校中的审美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