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如何因材施教

时间:2022-08-23 11:43:47

高中信息技术如何因材施教

摘 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怎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现今一个新的教育目标。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应从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灵活布置教学任务;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几个方面入手,以保证因材施教。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育观念;教学任务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就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高中信息教育中要体现出整体与个体的差异。就像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我们要去积极地发现差异、理解差异,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使高中的信息教育能够人尽

其才。

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信息课堂中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的意识呢?

一、转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传播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学生则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而在当前,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手法去引导和开发学生的思维。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见,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迫在眉睫。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基础知识,还要去引导学生去培养信息技术方面的素质和思维。提高学生去获取、处理、利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学习,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灵活布置教学任务

实施因材施教,要求教师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也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的信息技术不仅需要学习诸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很多的实践环节,所以在上机操作之前必须弄清楚每个学生的家庭电脑使用情况,对电脑的操作熟练程度,哪些知识初中有涉猎过,在对小组人员的安排过程中都要考虑这些环节。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去给每个小组不同的小组灵活的布置任务,譬如某个学生喜欢用Photoshop就可以让他做关于

Photoshop方面的作业,某个学生对Flash感兴趣就让他负责这方面的习题……诸如此类,都可以如此因人而异,以保证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

三、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对于高中信息技术的兴趣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在发现其兴趣、优势后正确引导、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就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注重个性特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于高中信息技术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即来源于生活,由生活产生,文字、书本不能喧宾夺主,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所以,回归生活无疑是培养兴趣最好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或是用视频播放器看新闻、看视频,或是网上购物,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这些功能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信息技术产生浓浓的好奇,直至爱上这门课。还有诸如

QQ、MSN之类的聊天工具,可以让学生在这些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可以使师生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互相探讨和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许多学生便会对这门课产生很大的兴趣,因材施教便是回归到兴趣这个最本真的点上来了。

著名教育家朱熹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在对高中信息技术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转化知识点,细化知识点,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解决问题,尤其是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使学习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我发展,各得其所,全体学生获得了良好发展,落实了素质教育目标,是让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优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邹庆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发展学生个性浅见[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5).

[2]高燕芬.生活: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高中信息技术课如何与生活紧密联系[J].信息技术教育,2006(9).

[3]邓倬霖.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

[4]季梅凤.浅议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8).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分析与应用 下一篇:巧设“兴奋点”,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