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时间:2022-08-23 10:52:27

《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而且明确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是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精神的落实,关键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启”、“读”、“练”、“结”四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了尝试性的实践。

一、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文质兼美,具有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气息,而且题材、体裁、风格都丰富多样。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并运用生动简洁、通俗易懂、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渴望阅读的内在动力和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读――阅读教学要“读”占鳌头

从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看,无一不主张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读书活动为主。我国的阅读教学,一直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演得多”,学生“读得少,写得少,练得少”,一节课40分钟,学生读书活动的时间不足1/4,其余的时间被教师的讲解、提问、板书等活动占用,这种满堂讲、满堂问的教学模式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三多三少”是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少满差费”现象未能改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的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为主,教师要少问、少讲、少演,学生要多读、多写、多练。要将“读”的目标落在实处,卓有成效,则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吃准学段目标,吃准教材的编写意图,吃准课文特点,吃准学生学情,在“四个吃准”的基础上,综合设计朗读、默读、背读、速度、精读等读书活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时时体现“自由研读,享受课堂”的教育理念,启发并引导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去课文描写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形象具体的语言材料中切实感受语文的内涵。读的方法丰富多样,方法不同,目的也不同。因此,语文要根据大纲的要求设计好目标和问题,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防止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迷失方向。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带着思考去读,他们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或阅读后有所感悟,读书的效果才会好。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我在学生阅读之前, 引导性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曹操为什么会输?该不该输?”,因为有了阅读的目的,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这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的自由研读提供了主题。

三、练――阅读教学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中心

《课标(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崔峦老师指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练”的环节是重中之重。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由“人文唱主角”向“语言为中心”转变。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凸显语言中心,这就要求我们要吃准学段目标,把握教材的语言特点,从教材中找准语言训练点,设计教程。《赤壁之战》一文的语言特点是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层次清楚,伏笔较多。我在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时做了这样的努力,在剖题入文,设疑激趣后,接着释题入文:“赤壁之战”它的题眼是“战”。战:战斗、战争、战役;赤壁:地名,战役的地点;之:的。也就是说:在赤壁这个地方进行的一次战争。再设疑阅读:为什么要战?谁跟谁战?怎样战?战的结果怎样?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路,抓住主线,提供了可循之径。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曹操一方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赢,却赢了?”的问题时,我先组织学生针对作战示意图为不同的人物头像配音,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后,再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性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中更深刻地认识到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以及“火攻”计策的高明。

四、结――拓展语文学习视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不难发现,近两年的新教材课后思考练习中多了一些标有“”选做要求。《赤壁之战》一文的要求是“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讲三国故事,评‘故事大王’”。这旨在表明,实行课程改革,要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所以,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并及时反馈阅读的收获。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有效的扩大了语文学习的视野。

在教学完课后,我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欣赏《三国演义》原著或少年版中某些喜爱的章节,然后组织了一次主题为“读《三国》、话《三国》、议《三国》”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读自己喜爱的章节时,有读“宴桃园豪三结义”的,有读“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的,有读“白帝城刘备托孤”的……大都读得抑扬顿挫,兴趣盎然。在说《三国》故事时,学生们更是你争我抢,踊跃发言,如“草船借箭”“单刀赴会”“官渡之战”等。尤其是在议《三国》中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时,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说周瑜的小肚鸡肠的,有说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的,有说关羽的侠肝义胆的……

在课内将“一”举起,在课内反之以“三”,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何乐而不为?

总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语文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中国教育史上的先人的确很伟大,他们在几千年前就有“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的经典论述,我们在传承这句至理名言的同时,要尽己之力改变与此背道而驰的传统教学模式,我们要努力改正“课上听讲――课下复习――考试升学”这样的悲剧性的应试教育公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想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教师必须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从教会学生如何自学入手,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渐由学会变为会学,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学会学习”这个认识世界的工具和立足世界的制胜法宝,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成为时代的主人。

上一篇: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下一篇:创新视野中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渗透立德树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