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较

时间:2022-08-23 10:15:32

北京与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较

“十五”以来,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导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北京消费品市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增长,2000―2002年的三年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81.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9%。但与上海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上海,但总量低于上海

近几年,北京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2000―2002年每年分别实现零售额1443.3亿元、1593.5亿元和1744.8亿元,环比增长9.9%、10.4%和9.5%;同时期上海实现零售额为1722.3亿元、1861.3亿元和2035.2亿元,环比增长8.3%、8.1%和9.3%。北京与上海相比,2000-2002年,环比增速比上海分别高1.6个、2.3个和0.2个百分点;但零售总量比上海低,三年分别比上海少279亿元、267.8亿元和290.4亿元。总的看,近三年来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比上海平均少15%左右。

――吃类商品零售额上海明显高于北京。2000-2002年北京吃类商品零售额为410.2亿元、460亿元和469.9亿元;上海为701.4亿元、756.9亿元和825.3亿元,高出北京71%,64.5%和75.6%。三年北京在吃类商品零售额上分别比上海低291.2亿元、296.9亿元和355.4亿元。

这几年,北京餐饮业不断调整经营结构,增加服务内容,大力发展适合大众化消费的家常菜馆、特色餐饮等,推出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用于满足不同消费者多层次需求,餐饮业零售额持续增加。2000―2002年,北京餐饮业零售额为86.4亿元、96.6亿元和112.4亿元,分别增长6.3%、11.8%和16.4%。但和上海相比,增幅和绝对量都有较大差距,2000年增幅比上海低9.6个百分点,2001年增幅高于上海0.8个百分点,但零售额少45亿元;2002年差距有所拉大,增幅低13.7个百分点,零售额也少71.8亿元。

――穿类商品零售额北京小于上海。2000-2002年北京穿类商品零售额为173亿元、193.1亿元和191.2亿元;上海为230.9亿元、247.1亿元和268.7亿元,高出北京33.5%,28%和40.5%。三年北京在穿类商品零售额上分别比上海低57.9亿元、54亿元和77.5亿元。

――用类商品零售额北京好于上海。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升级的加快,北京用类商品销售活跃,增幅逐步加快。2000―2002年,北京用类商品零售额为810.9亿元、884.7亿元和1015.9亿元,分别增长9.3%、9.1%和14.8%,增幅比上海高0.3个、0.6个和5个百分点。在吃、穿、用三大类商品中,只有用类商品零售额好于上海,三年分别比上海多34.25亿元、42.37亿元和90.88亿元。

――从行业构成看,北京批零贸易业发展较快,2000年批零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0.7%,比上海高3.3个百分点;2001年增长10%,比上海高2.2个百分点;2002年增长11.6%,比上海高3.9个百分点。但由于北京批零贸易业基础、水平上的差距,零售总量仍比上海低,2000年北京批零贸易业零售额为1025.5亿元,比上海少556.1亿元,2001年为1128.3亿元,比上海少577.1亿元,2002年为1258.9亿元,比上海少577.3亿元。

北京与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结构对比

――从吃、穿、用三大类商品销售结构看,2000―2002年,北京吃类商品零售额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8.4%、28.8%和26.9%,比上海低12.3个、11.9个和13.7个百分点;穿类商品零售额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2%、12.1%和10.9%,比上海低1.4个、1.2个和2.3个百分点;用类商品零售额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为56.2%、55.5%和58.2%,分别比上海高11.1个、10.2个和12.8个百分点。

――从行业销售结构看,2000―2002年,北京批零贸易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1.1%、70.8%和72.2%,比上海低20.7个、20.8个和18个百分点。餐饮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6.1%和6.4%,比上海低1.4个、1.5个和2.7个百分点;其他所占比重为22.9%、23.1%和21.4%,比上海高22.1个、22.3个和20.7个百分点。

北京零售额低于上海的主要因素

1、人囗的影响

2000―2002年,北京常住人口1382万人(人口普查数)、1383.3万人和1423万人,比上海少292万人、230.7万人和202万人。由于上海人口多于北京,总体消费规模要比北京大,这是影响上海零售额比北京高的重要原因。若从人均实现零售额看,北京与上海基本相当,2000年北京人均实现零售额为10444元,上海为10281元,北京为上海的101.5%;2001年北京11520元,上海11532元,北京为上海的99.9%;2002年北京12261元,上海12524元,北京为上海的97.9%。

2、人均收入的影响

2000―2002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9.7元、11577.8元和12463.9元,上海为11718.0元、12883.5元和13250.2元,和上海相比,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上海1368.3元、1305.7元和786.3元。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根本因素,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消费增长的快慢,北京收入水平低于上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消费。

3、消费的影响

近年来,北京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由2000年8493.5元逐年上升到2001年的8922.7元和2002年的10285.8元,环比增长13.3%、5.1%和15.3%。特别是2002年,与上海一起跨入万元大关。但和上海人均消费支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00-2002年上海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是8868.2元、9336.1元和10463.8元,比北京多374.7元、413.4元和178元。在消费性支出构成中,上海用于食品、交通和通信、居住三方面的支出比北京高。据统计,2000―2002年上海食品支出分别是3915.6元、4021.8元和4120.2元,比北京多832.2元、792.5元和647.7元;交通和通信支出是691.6元、875.4元和1114.8元,前两年比北京多86.9元和107元,2002年北京比上海多156.2元;居住支出上海三年分别是741.2元、732.4元和1188.6元,比北京多153.8元、144.5元和263.1元。由此可见,北京与上海在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上的差距,也影响零售额总量的增加。

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北京与上海在收入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消费支出水平及结构上的差异,影响了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上与上海相比略显不足。我们建议:

一是继续提高北京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尤其要关注中低收入群体,增加其收入;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信心,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

二是北京应借鉴上海经验,商业部门要加强特色化经营,促进商品差异化、个性化,把商品定位到最适合的层面,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创造扩大商品及消费的空间,完善便民服务功能,抓好京城众多社区便利店和生鲜超市的商业配套设施建设。

三是加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市连锁商业应尽快实行战略联盟,扩大规模,加快小型超市整合和转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物流配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朝多层次、多类型的格局发展。要充分利用北京信息网络的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使北京成为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区。

四是加大力度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家庭生活消费质量将得到提高,居住条件也将不断改善,文化消费也有所增加。我市商业要向郊区村镇拓展,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满足农民消费需求,使农村市场成为消费品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五是加强市场秩序管理,促进商品市场规范发展。要继续整顿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加强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监督检查。

上一篇:互联网络信息资源发展迅速 下一篇:钢铁渣如何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