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94例疗效分析

时间:2022-08-23 09:45:36

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94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月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188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4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和蓝芩口服液。观察两组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口腔溃疡显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疱疹消退时间和口腔溃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蓝芩口服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范畴,此类儿童传染病病死率较高,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患儿的发病率较高。导致手足口病的常见病毒是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等,患儿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等。临床及时有效救治能够显著改善患儿预后,本文观察蓝芩口服液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月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188例,上述患儿诊断符合2010年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上述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手足部位有斑丘疹疱疹等,口腔黏膜散在疱疹,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4例,男49例,女45例,其中小于3岁患儿共61例,大于3岁患儿共33例;对照组患儿共94例,男48例,女46例,其中小于3岁患儿共60例,大于3岁患儿共3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处理,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解热类药物退热等。对照组患儿同时给予利巴韦林每天5-10mg/kg,分3次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利巴韦林和蓝芩口服液治疗,利巴韦林剂量和用法同对照组,蓝芩口服液每次5-10ml口服,每天3次。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体温、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消退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是否有新疹出现;观察两组患儿玩耍和进食情况;记录例数那还行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显效时间。

1.3疗效评定标准患儿治疗的1-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手足斑疹及疱疹、口腔黏膜疱疹基本痊愈,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新疹出现,患儿一般情况转好,能够正常进食和玩耍,为显效;患儿治疗3-6天内体温恢复正常,手足斑疹及疱疹、口腔黏膜疱疹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过程中没有新疹出现,为有效;治疗治疗7天后,体温没有恢复到正常范围,手足斑疹及疱疹、口腔黏膜疱疹较治疗前没有好转,在治疗过程中有新疹出现,进食受限,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小儿期常见肠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病毒71型感染为主。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口腔黏膜出现散状疱疹,如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口病需要及时有效治疗才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降低病死率[1]。

蓝芩口服液是传统中药制剂,由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等中药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同时还有一定抗内毒性作用,能够降低内毒素对机体的损伤作用。黄芩中含有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对细菌感染有一定抑制作用。黄柏具有抑制炎症发展、抗病毒、减轻水肿作用,对免疫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胖大海能够改善咽喉肿痛作用。上述中药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同时具有改善水肿抑制内毒素作用[2-3]。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蓝芩口服液后,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和口腔溃疡改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蓝芩口服液能够显著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皮疹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赵成松,赵顺英.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19-421.

[2]赵会娟,张桂玲,任文娟.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9):3325.

[3]付少明,迟福艳.蓝芩口服液佐治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5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182-183.

上一篇: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下一篇: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