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上的心理战

时间:2022-08-23 09:44:54

电波上的心理战

1966年7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逊发表全国讲话,讨论美国的亚洲政策。他说:“一个和平的中国大陆是实现一个和平亚洲的关键;一个敌对的中国的侵略性必须加以挫败;一个被误导的中国应该得到这样的鼓励:了解外面的世界以及走向和平共处的政策;只要大陆中国的七亿人民被他们的统治者从外部世界隔离,亚洲持久的和平就永远不会实现。”

这是约翰逊对华政策的公开声明,亦是美国政府在心理战中宣传的策略:塑造一个好战、侵略性极强的中国形象,号召全世界的人抵制侵略,支持和平。增加全世界对中国的恐惧,从而削弱中共在世界的影响力。

当时中美双方除了大使级会谈非正式的官方接触,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对话的机会。对对方的政策,只能是隔岸观火,互相猜测。因此,美国对华具体政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心理战。

心理战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了专门针对中国的信息情报、宣传等策略,希望通过民间交往、媒体宣传、教育、文化交流等多种手段,潜移默化地实现反华心理战的目的。而中国对越南战争的介入,令美国高层领导人非常痛恨,也成为他们坚持反华政策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

美国关于越南问题的主要的政策执行者――总统约翰逊、国务卿腊斯克、继任国务卿罗斯托、国家安全顾问助理麦克乔治・邦迪以及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几乎一致认为,在东南亚中国对美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已经成为一个“危险分子”。约翰逊总统曾经咬牙切齿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野心又好战的中国,但是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帮助我们的亚洲朋友抵制住这种扩张。”麦克纳马拉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中国像1917年的德国,30年代末在西方的德国和在东方的日本,以及像1947年的俄国一样,威胁和干扰我们对世界发挥有效和重要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电视、互联网等高级信息传媒技术尚未普及和开发,广播电台作为当时最先进的信息交流手段,在美国的对外宣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冷战伊始,杜鲁门政府便展开以宣传为攻势的“真理运动”,而如何有效运用美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美国之音”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突破苏联对美国之音的广播干扰,美国国务院召集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二十几位名校专家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代号“特洛伊计划”。其后,无论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还是约翰逊任内,“美国之音”以及其他对外广播始终是美国文化心理战的重要阵地。

1949年后,外交、经济和政治地位日益提升的中国,成为了苏联之后美国阵营的重要劲敌。美国针对中国的心理战也日渐形成规模。其中,美国秘密商讨的“自由中国电台(Radio Free China)”计划就是美国对华心理战具体政策的写照。

在了解中国日益高涨的对外宣传攻势之后,美国的这种忧患变得更加严重。美国从情报中得知,自1958年12月起,中国的海外广播每周增加了238个小时,已经超过了美国之音总的对外广播时间;中国新华社已在30个国家设有办公室;1959年中国还在24个非共产主义国家举行展览,同时,中国与欧洲、拉美国家扩大电影制作和交换;高质量的外文杂志在中国出版,并且在50个国家发行上百万份。

最让美国头疼的是:一方面,中国的反美宣传非常厉害并且一直持续,尤其对青年人的影响最大;另一方面,中国的内部信息控制非常严密,在中国访问或学习的外国人也被严密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宣传直接深入到中国的渠道非常有限。除了对外广播、散发传单和通过外国访问者,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几乎都是经过共产党媒体过滤过的。因此,对华广播几乎成了美国以及“自由世界”的国家寻找打破中国舆论控制的唯一突破口。

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的对华广播是在1941年开办的,最初用汉语普通话和粤语对中国广播1小时,后陆续增加闽南话、上海话等节目。二战后初期,“美国之音”一度缩小了广播规模,对华广播只保留普通话节目。后来为了配合朝鲜战争期间对中朝展开的心理战,“美国之音”再度扩大对华广播规模,除汉语普通话外,不仅恢复了二战后停办的广东话、闽南话、上海话广播,还增加了潮州话、客家话和藏语节目,每天播音长达10多个小时,规模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了60年代,“美国之音”对华宣传规模更加扩大:一周21小时的广东话广播、30.5小时的普通话和7个小时的闽南语,另外还有面向中国大陆的44个小时左右的英语节目。

与此同时,美国在台湾的盟友――中国的电台用8种方言面向大陆每周播放299个小时的节目。“联合国之音”每周用普通话和广东话播放28个小时。尽管“联合国之音”表面上是联合国创办的电台,但主要受美国在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军队控制。英国广播公司(BBC),加上其他11个针对中国的来自日本、菲律宾、南韩、澳大利亚、印度、纽约(联合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每周一共137个小时的节目;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国内中文广播在中国大陆也可以被接收;另外梵蒂冈电台也考虑在远东增加新电台。这些“自由世界”电台的对华广播节目与“美国之音”的宣传方向没有太大的出入。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之音”对华宣传并没有受到美国政府格外的重视。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相互的敌对情绪升级。美国的反华宣传才开始得到更多的强调。“美国之音”对华宣传有三个目标:第一,建立自由世界价值观;第二,灌输美国政策;第三,制造并鼓励对共产主义政权的怀疑、失望和反感。

然而,对华广播的有效性究竟有多大,是美国十分忧虑的一个问题。由于中国方面的信息非常难以获取,“美国之音”以及其他国家对华广播的收效如何,美国依靠的更多是推测。美国新闻署1958年9月的一份评估报告称,估计在大陆有350万台收音机,因此预计“美国之音”在中国大陆的听众“数量上至少有上万,而且有可能达到十万”。同时他们认为大陆的中国人在危机发生或者重要国际事件发生时会更尽力收听外国电台。报告总体上认为“美国之音”的宣传策略在当前环境下相当有效和实用。但令美国担忧的是,控制下的台湾电台反映的宣传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反抗和摆脱共产主义压迫者等。美国认为这种对大陆负面的宣传可能对台湾电台的信誉产生负面影响。

在技术方面,“美国之音”的信号经常受到干扰和破坏。比如苏联阻断“美国之音”有关中国的新闻和评论。还有一些非人为因素的干扰,比如英国BBC,“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的信号也对“美国之音”形成了干扰。为此,美国新闻署认为关于中国的宣传以及反对中国进行海外宣传和颠覆的问题,国防部、中情局和新闻署应该协同合作、共享信息。

“流产”的自由中国电台

1960年4月18日,总统委员会执行主席华德曼・尼尔森提出了美国实施针对中国的专门信息计划项目的报告,其目的在于通过信息项目对中国的发展施加影响,同时扩大海外影响力,以便减少对美国利益的威胁。

到了约翰逊政府时期,专门针对中国的广播电台计划正式提上日程。1965年10月7日,在中情局的备忘录中显示,303委员会提议建立一个目标针对中国的“灰色电台”。这个项目的研究得到了中情局的批准.研究小组于1965年11月在麦克乔治・邦迪的直接领导下成立,旨在研究美国政府面向共产主义集团的广播问题,核心议题包括“灰色电台”计划、“美国之音”、“自由电台”(Radio Liberty)以及“自由欧洲电台”的问题。

1966年4月28日,研究小组出台一份报告,强调国际通讯交流对于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研究小组提出“对付”中国的广播宣传策略:在努力减少与中国交战可能性的同时,应该加强与中国人民的交流,从而促使他们朝东欧和苏联的趋势发展。也就是说,激发他们更多的内部自由,解除更多的外部束缚以及走向更灵活的政治体系。

专门小组为了研究“中国电台”计划,进行了额外大量的调研工作。专门小组与“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和美国新闻署的官员进行谈话,访问并考察了纽约、慕尼黑的“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以及慕尼黑的“美国之音”办公室、柏林的高等研究学院、葡萄牙的转播设备、丹吉尔的“美国之音”转播设备等。

关于“中国电台”计划最主要的问题,即是否应该由“美国之音”来执行这个任务,专门小组持坚决的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美国之音”来做这项工作非常不利,不但不经济,且影响力不会扩大反而会变小。专门小组认为这个中国电台的对外“形象”非常重要,它所代表的不应该是美国政府,而是美国人、亚洲人包括海外华人。由中国人做这个工作最好。在这些领域内,由“私人组织”出面比“美国之音”的效果更好。

但是,支持建立“灰色中国电台”计划的并不占压倒性的多数。在专门小组中,约翰・S・海耶斯是主要的反对者,他质疑美国从中国大陆内部获取信息、并把获取的信息传达给大陆听众的能力。他认为“中国电台”不可能满足所有听众的胃口;“中国电台”将使大陆政府更加反感美国,中美沟通也将因此变得更加困难。

5月3日,专门小组提交的“中国电台”计划在303委员会会议上进行了讨论,一些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电台”计划一致持反对态度。认为建立“中国广播”既缺乏可能性又缺乏必要性,项目一旦投入,将花费巨额资金,最后恐怕难以自拔;同时出于美国对中国利益的长远考虑,这项计划只能起到负面作用;项目实施后并不一定收到预期效果,即使成功了,一旦建立后想要取消也成为问题。他们主张由“美国之音”继续担当对华广播的主要任务。但是需要让“美国之音”加强信号,并且改善针对中国广播的内容。

1966年6月30日,美国新闻署局长伦纳德・马克向国务卿罗斯托正式提交了一份建立“自由中国电台”的提案。提案汇报了美国新闻署所做的准备工作,他们正在菲律宾岛建设精密高质短波广播设备,强大的信号将覆盖整个共产党中国。新的菲律宾转播电台的资金已经划拨,合同将生效,工程已经开始,预计在1967年底之前会投入运营。新菲律宾电台将预计成为针对共产党中国的“美国之音”广播的补充。

1966年7月8日,303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讨论建立“中国电台”计划的可能性。在这次会议上“自由中国电台”计划最终流产。

冷战一结束,美国设置专门针对中国的电台计划又重新提上日程。1991年10月,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提出并通过“设立一个专门对中国大陆广播的电台”的提案,重新讨论建立“自由中国电台”的可能性。后来考虑到“自由中国电台”过于直接,于是改用“自由亚洲电台”。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3000万美元的拨款,筹建主要针对中国的“自由亚洲电台”,并且于1996年9月正式开播。该电台目前主要覆盖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直接用汉语等语言广播,绝大多数节目还可以在网上听到。(本文根据何妍博士的论文整理)

(《世界博览》2010年第5期)

上一篇:那些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真相 下一篇:沈兹九:一段女独立办报人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