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学生“大话”语文

时间:2022-08-23 05:36:10

我和学生“大话”语文

引子 >>>

新学期伊始,在愉快地伴着学生走过了他们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学年之后,因为面临分班,我不可能再陪伴他们了,作为分别时的留念,我请每位同学为我写篇小文章,话题是:我眼中的语文课。

学生非常热心,在最后分别的一两天内,每位同学都快乐地上交了他们的作业,我认认真真地读了每位学生的文字,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与学生交流后,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上仅仅走了一个圆圈,一点也没有创造出什么新意,不是在原地踏步,就是沿着圆弧走了一圈,没有太多的新的收获;还不如自己静下心来,走到学生中去,用探究的心与他们进行真诚的碰撞,或许能够找到真正可以烛照困惑我多年的迷惘心灵的火花。

[1]

由于高中学习进度的加快与学习竞争的激烈,学习氛围很紧张,语文课更成了我休息的好场所。

钮老师上课不是很快,有娓娓道来的感觉,并且,老师在课后还时不时地鼓励与激励我学好语文,鞭策我锐意进取。

我从心里对钮老师是有些歉意的,您对我们很尊重,在您的面前,我们有了真正的自由与民主,可是,自由与民主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许正因为这,我不知不觉地对语文的学习松懈了。

――【学生甲】

这位同学很诙谐地指出语文课堂的特别之处――“休息的好场所”。是的,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喜欢语文课,主要还是因为语文课比较轻松,语文教师一般比较温和,可以利用这样的课堂休息调剂一下紧张的学习神经,或者打一个盹!

实在地想一想,语文课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一些基本的解题套路,可能讲一遍就够,然而在老师那儿却要兜售多少年,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一张试卷接着一张试卷的训练,把学生对语文仅存的一点兴趣都给“练”没有了!

与无数的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一样,我还得每天做着那些简单的敲敲打打的“木匠”活计,不过,与别人不同的是,我在不得不敲打“木匠”活计的同时,还在痛苦地选择与努力地改变!

[2]

语文课不像别的课那样容易上,课堂上的气氛也不是很容易调动起来。我们班的语文课也大致一样,课堂回答问题出于自觉自愿的人少之又少,就连读一下课文,也要拖上几分钟才有一个人不情愿地站起来。课后问老师题目的人也很少,总认为语文方面没有什么好问的。但我觉得在某些时候,班上的气氛会特别活跃,比如在放有关课文图片的时候。

因此,我觉得老师您应该找出同学们感兴趣的学习方法来指导大家,这样,大家的积极性都上来了,学习成绩也就自然随之上升。

――【学生乙】

这位学生说话很有艺术性,先摆出语文课的一些无奈的共性,谈到语文课客观存在的弱点,接着又谈到语文课不是没有活跃的可能的,并且举了例子,最后,期望老师能够指点一个让同学们感兴趣的方法。

首先,得感谢这位同学对于语文课一些无奈的弱点的理解。没有抱怨老师课上的不生动,而是从语文课本身特性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很显然,这里有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式的尊重在里面。

其次,学生对于语文课趣味性的“奢求”,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为什么我得用奢求这个词语,因为现在的课堂几乎成了试卷的操练场,学生成了操练工,每天做着枯燥的操练生活。语文教师往往在两难之境痛苦地徘徊,课上很欢跃,可是,题目势必没法多讲;题目讲多了,课就难以生动。因为几乎每个月都有考试,只要考试,就得统计,统计就得排名,排名就有高下,有高下就有批评,语文教师抹不开这个面子呀。

[3]

自初中以来,我就觉得语文课十分乏味,虽然,有时运气好,能考出高分,可我对这门学科就是没有小学时候的热情,很难再摩擦出往日的火焰,尽管我试过好多次,原因是我仅仅把语文作为挣分的工具,被动地学习。

高中一学期下来,我的语文成绩应该说是既没有退步,也没有进步,但今后,我会努力加强它,直至最后一举惊世!

――【学生丙】

这位学生的语言基础特别好,开始的几句话与中间的诙谐的比喻,显现出语文功底的厚实。

学生看问题尽管没有我们系统,但是,有时候其深刻程度,并不逊于我们。我始终认为,对于课程的评价,孩子是最有发言权的,尽管一两位学生的话不可信,但是,无数位的学生的共性见解就值得认真的思考了。

很欣赏这位学生对目前应试教育语文课本质的认识――“挣分的工具”!这个认识不一定有多科学,但是,确确实实反映了眼下学生心目中的语文课的本质作用!

[4]

如果谈到语文,我想一定不是仅仅依赖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那是肯定不够的。我希望老师能在语文课上把知识扩散开来,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覆盖面广些,不要局限于课本;可以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课堂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能力。

这就是我眼中的语文课,但是,我相信如果老师真的完全这样讲课,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有的,但考试一定完蛋了。

老师,做了您一个学期的学生感到荣幸快乐,您让我找到了久违的快乐,我很景仰您的才华!

――【学生丁】

看到这位同学的文字,我惊呆了,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的同学,对语文课堂还有这么深的见解,而且,运用的术语,是那样的自然而深刻。我是低估了学生了,应该在平时与他们进行很好的交流才对。

猛一抬头,发现学生对于课堂的期望,不就是新课程所要求的那些东西吗?体现学生自我探究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的兴趣,加强生生合作,加强课堂的互动……这些,全在学生的认知领域内。

是的,是该充分的相信学生,尽管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探索举步维艰,可是,有了这么好的学生的信任、期盼与勉励,自己还担心什么呢?振作一点,让自己的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们探索与求知的快乐天堂。

[5]

我认为我们的课堂应该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放眼考试。而个人认为您课堂上应试的成分似乎有些过多。

正如同我们作文,应当先会写文,再会写应试文。一篇文的好坏不在于它的分数高低。切题的文不一定是好文。能写出切题的文的人只能够说明他具备了写文的基本素质,而绝对不能够代表他有了写文的素养。而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培养一些素养层面的东西。再回首于如何把这个大的能力局限到小的应试方面来发挥。

对于您每天读一篇文章的建议,我认为是绝对正确的。我从小就是这么做的。

――【学生戊】

终于看到我的学生能如此坦诚而又有如此深度的发言了……

学生的观点是对的!与很多激进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不谋而合!

不过,对于正确的东西的坚持,尤其是观念之类,落实到现实可能还有一个过程,在未变为实践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可能更需要先适应现实。

现实的升学压力让每一位老师、学生、家长都不会轻松,为了正确的理念,我们保存着一份理想与追求,但是,我们还需要现实的空气来维系我们的生存的必要,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一方面对于课堂做出尽可能大的活的变迁,尽可能让每一位同学找到学语文的快乐与思想的提升;另一方面,在仅有的时间里,还必须保持针对考试的训练与讲解……

课程在变化,无论怎样,我们应该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相信现状是会慢慢地转变的,只是现在还需要深入的探索与小心翼翼地适应现实的无奈与尴尬……

换个角度来考量,学生会明白我的课堂是在夹缝中寻求阳光与欢乐的!

上一篇: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楼两景见证九秩风雨 下一篇:我的同桌是“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