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时间:2022-08-23 04:31:45

信息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必将引起德育工作的重大变革。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我结合信息技术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做法,请大家共勉。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优势,科学评价,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课堂教学应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科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道德情感发展上,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学生在这个阶段,道德发展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非常重要,不科学的评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与我们教育目的本身相悖的结果。

在高一下学期,时值学校的法制宣传月,我要求学生制作一份法制报刊。学生们在学习制作电子报刊的过程中,不但体会了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的快乐,也增强了法律意识。在高二上学期,学生们学习动画制作,兴趣特别浓,尤其喜欢自由创作那几节课,可也有的学生选择恶作剧、搞破坏的动画主题。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对作品进行点评时,我不但注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技术性评价,还注意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亲情、友情,和谐的大自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积极情感

作为班主任,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内容和素材可以从网络上直接借鉴或者获得。例如新生入学时,针对学生对职业学校生活不适应及对学习缺乏动力的现象,我从网络上选择了部分职专毕业生成功创业的例子,通过介绍这些人的经历和创业的过程,让同学们从感性上对学校、对自己树立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在教育学生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的美德时,可以从“妙音动画”等中华传统美德网站上查找相关动画短片,选择中华美德故事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出来。教师们在引导学生欣赏、讨论故事深刻内涵的同时,对动画制作软件和制作技术原理进行简要介绍,鼓励他们认真学习,日后也会做出高水平的动画。另外中华传统的水墨画清新淡雅、意境深远,大师之作及富教育内涵。如齐白石大师的作品,取材简单,寓意深刻。在一次教育学生团结友爱的班会上,我采用了大师的一幅小鸡图,简单的宣纸上,寥寥数笔将两只小鸡争虫刻画的惟妙惟肖,点睛之笔是大师的题款――“他日相呼” ,题句诙谐巧妙。今日争虫互不相让,他日相呼……学生在感叹大师独特创作魅力的同时,也净化了心灵。这样的课堂,不但不会偏离德育教育的轨道,反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共情,促进道德情感发展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达到知情意的高度统一。网络上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只要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加以引导,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人格发展。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地震到来时,学生们神秘又兴奋互相报告着:“知道吗,汶川地震了……”。我认为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机会,地震第二天我召开了主题班会,地点设在多媒体机房。首先让学生从网上查阅了相关报道,浏览了部分灾区的照片。当同学们看到学校操场上摆满遇难学生遗体的照片时,看到母亲伏在孩子身上悲痛欲绝的照片时,看到父亲用满是鲜血的手扒开废墟寻找孩子的照片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分明看到有的学生在擦眼睛。接下来的日子里,同学们都特别关注灾区的情况。面对大灾大难,国人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排除万难的救灾场景给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当看到年轻妈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怀里的小宝宝、看到妈妈用手机记下的最后遗言时,每个人心底最敏感的弦被触动了,这样的唤醒是单纯的说教不能比拟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德育空间,对学生了解社会、拓展知识、开发智力,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这种德育工作形式,把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具体可感知的材料,把空洞的说教变成了精彩的画面,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学生接受程度高,有利于德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上一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作用与... 下一篇:多媒体――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