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初探

时间:2022-08-23 04:06:31

山区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初探

艺术欣赏是人们接触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美的感受,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而且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意识。当前,素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更在于有美的心灵,美的品质。在学生中开设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在欣赏名家作品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认识美,适应美术教育的要求。我在近几年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美术作品的美,往往蕴藏于笔墨、色彩、意境、神韵之间,甚至还藏在作者的所处时代背景,欣赏者常常不能直观地领略作品美的意酝,这在于讲解,在于细细揣摩神会,开设美术欣赏课,我们注重拿名家大师的作品为对象。“断臂维纳斯”是古希腊艺术家的杰作,但有的学生却戴着“黄”色眼镜去审视她,这实际就是单纯地从作品中寻找感观刺激,满足于生理上产生的,而没有从精神上产生美感,堕入了低级趣味,这就脱离了艺术欣赏的本质。通过欣赏“维纳斯”这件作品,不仅让学生领略了女性丰腴典雅、端庄宁静之美,而且清除了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出现的种种误区,确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欣赏李可染的《王维诗意图》、《崇山茂林源远流长图》等山水画,让学生领略其作品的崇高之美,博大之怀,深厚之实,肃穆之境,领略其画的线条粗犷,壮美,墨色的光华照人,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瑰奇壮丽。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领略其永恒的微笑蕴含的古典之美,领略其内心静诒,柔和四射的魅力。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领略中国农民历经苦难的苍桑之美,领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欣赏徐悲鸿的《群马图》,领略其万马齐鸣、气势磅礴之美。欣赏岳石尘老人的花鸟画,领略其丰富和谐,端庄古雅,形神合一,信手拈来的独特魅力……优秀的作品,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作品表现出来的永恒的美,在欣赏中认识了美,领略了美,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水平。

二、优秀美术作品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例如: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多娇》图,是作者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的一幅优秀国画: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和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色有机地统一到国画之中,展现了山河的壮美,当学生深醉于艺术的美景之中时,引导学生思考。试想,一个不爱生活的人,如何能画出这般美景?只有对人民、对祖国满怀情感的人,才能笔下生花。又如:油画《南京大屠杀》,以刽子手、堆积如山的尸体、与啼哭着的小男孩的强烈对比,生动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悲烈场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揭露日本右翼势力掩盖历史真相的不齿之实,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激发了学生献身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又如:王羲之“宛若惊龙,漂若浮云”的书法,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实物作衬托,以作品背景及历史渊源为主流,有效地克服了爱国主义教育中空洞说教的弊端,实现了情景交融,使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积极实施。

三、美术欣赏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艺道以人品为先,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体现着作者其人的品格。人如其画,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开设艺术欣赏课,不仅仅是单纯欣赏名人的作品,更主要的通过美术作品,欣赏作者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做人的道理。众多的艺术家都是热爱自己的事业的,俄国画家列宾说:“我热爱美术甚于自己的生命”,李可染大师也对学生谆谆教导,成大事须有大志向,要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想境界。荷兰画家凡,高在阿尔的狂风与烈日中面对自然,用蓝和金黄的混合与对比创造着神秘颤动的色调,终成一代名师。可见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才能成为一代英才。名家大师往往具有正直的人格。齐白石老人在抗战时期毅然辞去艺专学校的职务,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日军抄了老人的字,他毫不畏惧,寄愤怒于书画,在一幅《水墨螃蟹》上题诗“处处草泥乡,行到何处好,昨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辛辣讽刺了日本侵略者,体现了刚正不阿的人格。达到了内在人格和外在作品形象的交融统一。白石老人木匠出身,刻苦作画,晚年任中国美协主席,党和国家给他极高荣誉,但他毫不骄傲,自称自己为“鲁班门下”,不忘自己是个普通的木匠,谦谦君子之风昭露无遗,大师的人格魅力正体现如此。这些大师的崇高的理想、正直的人格及敬业的态度,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里。

四、开设美术欣赏课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高为师”,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爱好及兴趣,对教师的知识面的涉猎及业务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觉得,一名美术教师不是看你的绘画技巧多么熟练,而是看你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学生掌握了些什么。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要做到两“美”,两“活”。两“美”,即要语言病态,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要善于针对不同课题的内容的艺术趣味来引导,启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教师美的语言中收获学习美术的兴趣。要范画美,选择范画要有目的,特别是中外不同时期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在构图、色彩、创意及艺术效果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美感。“两活”,即,教学方式要“活”,要因地制宜,适当地迎合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同范画的知识联系要“活”,不仅仅单纯讲解范画的艺术特征,而是同作者水平、创作背景、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在感而发,收到触类旁通之效。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

[2]《外国美术史》

[3]《中学生德育大纲》

上一篇:美术教学实践的探索 下一篇:论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