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24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23 01:18:46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240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头针结合体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血小板、强化降脂、降纤及静脉扩管等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疗程10-20天。观察患者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的改善情况,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定量表(ADZ)、NISS卒中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头针结合体针对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症状明显,疗效肯定,且疗程明显缩短,值得推广。

【关键词】 体针;头针;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功能障碍

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脑血管病作为高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常见病,其死亡人数居第1、2位,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的患者约为200万人,而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为150万人,且以老年人居多。头针结合体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功能障碍意在短时间内改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减少医疗费,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1]。

1.2 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和“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并结合头颅CT、颅脑MRI、MRA等影像学诊断为缺血性卒中患者并给与NISS卒中量表评分。②病情稳定,无昏迷,无意识障碍及躁狂者。患侧肢体肌力在Ⅰ级以上且肢体功能评分或综合评分有1项≥3分③中医辨证为中风中经络之实证或本虚标实证。④患者知情同意,并接受本研究设计的针灸治疗在10-20天左右。⑤年龄在35-85岁。

1.4 一般资料 我们共搜集了从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男70例,女50例,其中40-50岁10例,51-60岁30例,61-85岁80例,对照组120例,男70例,女50例,其中40-50岁8例,51-60岁30例,61-85岁8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伴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常规西医抗血小板、强化降脂、活血化瘀等静脉输液治疗。

2.1.2 治疗组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头针取穴依据山西运城县头针研究所焦顺发根据大脑功能定位原理拟定的头针刺激区,病灶侧取穴;下肢、躯干瘫痪取相应运动区或感觉区的上1/5,上肢瘫痪取相应运动区或感觉区的中2/5,头面部及语言功能障碍取相应运动区或感觉区的下1/5;并配以运听区、运用区、足运感区、语言2区、语言3区等[4],每穴常规消毒后,取30-40mm长的不锈钢针,与头皮呈15°夹角快速刺入皮下,快速捻转1分钟,速度为200-250次/分,以后每10分钟捻转一次,共3次,留针15分钟。体针治疗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及“治痿独取阳明”的思想理论,结合中医针灸学[5]取穴,以患侧为主,上肢取穴:手三里、合谷、手二里、肩俞、曲池、尺泽、臂臑及内外关等穴;下肢取穴:环跳、风市、梁丘、血海、足三里、阴陵泉、解溪、丰隆、太冲等穴。每次取穴3-4个,且交替取穴,相应穴位施以补、泻及平补平泻手法。二者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完后休息一周,在进行第2疗程。针具选华佗牌不锈钢针,直径为0.25mm-0.4mm,长2cm-5cm,每人一套,碘酒、酒精擦试后高压消毒,重复使用。

2.2 观察指标和方法 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肌力进行评分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时间及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定治疗前后活动能力的变化[6]。

2.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6]拟定:治愈:肢体功能恢复,语言流利,或有轻微的自觉症状,但肌力在4级以上(ADL评分至少95分以上),生活完全自理,可参加适当的工作或劳动者;显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肌力在3级以上(ADL评分在75-95分),语言功能明显恢复,可独自行走,大部分可以生活自理者;好转:肢体功能或语言有所恢复,肌力在2级以上(ADL评分在50-75分),但生活中度依赖者;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极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8分)。

3 结果

4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学的“中风”范畴,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肾密切相关,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多因为经络不通,气血运行闭阻,肌肤经脉失于濡养;肝风内动,夹痰、火、瘀横犯经脉所致,临床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语言障碍,特别是肢体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本研究中选用病变对侧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并配合足运感区、语言2区、3区等,结合体针手三里、合谷、足三里、解溪、丰隆等手、足阳明经腧穴,一方面根据生物全息理论,直接刺激肢体、语言功能反射区,调节受损病灶局部气血运行,缩小缺血面积;另一方面,体针可疏利阳明气血,增加肌力或减轻肌肉痉挛,活利关节,使气血运行,阴阳平衡,肌肤经脉得以濡养。太冲平肝潜阳,丰隆、解溪清热化痰,手三里、合谷、梁丘、足三里等可健脾益气,活血通络,扶正祛邪,贯通患侧上下肢经络之气血;现代多方面研究提示针灸可使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部血循环量增加,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加强病灶周围的脑细胞的营养,改善皮层抑制状态,增强代偿机能,促进脑组织的修复且针灸刺激为双相调节,既能增加肌力又能缓解肌肉痉挛,易于肢体康复锻炼及功能恢复。通过临床观察:头针治疗本病宜早不宜晚,应抓住针刺时机,只要病情稳定即可开始采用头针治疗,病程明显缩短。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疗效肯定,费用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撰写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1993:3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186.

[4] 武诚迅,等.《头针治疗偏瘫1228例》.中国针灸,1998,17(4):3-4.

[5] 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2.

[6]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1997,17(5):313-315.

上一篇:对孕妇实施产前健康教育的体会 下一篇: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