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力”为目标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时间:2022-08-23 11:48:30

以“三力”为目标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状况决定着一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与未来发展。目前,从各种文件来看,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厅的要求是,高校应按照学生人数与专职心理咨询师的比例2000:1或者3000:1的标准配置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询中心专职教师。但是,高校要开展普及到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样的专职教师人数比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许多高校开始建设兼职教师队伍与学生干部队伍,但是,如何对这支兼职教师和学生干部占极大比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进行管理,提高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保障工作质量,是一个必须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以“三力”为目标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理念与思路

(一)工作理念

以“三力”为目标,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所谓三力:执行力、影响力、持续力。执行力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要求,影响力是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对师生心理健康与校园文化发挥良好影响与辐射作用,持续力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当前绩效和工作长远发展的要求。

(二)工作思路

以“三力”为目标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要求。执行力对个人而言,就是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对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而言,则强调要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要时刻以目标为导向,强调效益优先。

2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影响力

影响力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当前工作成果的辐射范围的要求,要求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良好影响与辐射作用。影响力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或效果的重要因素。

3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持续力

持续力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前的绩效和长远发展的要求。遵循持续力原则,就要考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梯队建设,必须探索如何把工作成果、先进的工作理念延续下去的方法;必须研究如何让工作队伍不断地自我提升和完善。

二以“三力”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管理方法

(一)学生干部机构按照职能进行部门分工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或咨询机构、二级(系)心理辅导站,校、院系、班级心理委员,是专门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专业队伍,也是从事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专业团队。校心理辅导工作学生委员会为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校级学生干部机构,下设督导统计部、心理咨询部、心理训练部、心理沙龙部、心理委员与社团管理部、技术部、宣传部、科研部等八个部门[1]。这样的部门设置有利于学生干部协助教师高效率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非常有利于把工作中一些任务整理成项目,从而保障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

(二)选择科学的工作技术与方法

1管理技术与方法

对整项工作的管理采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的管理基本技术。并引入项目管理、运筹方法进行整个项目的运作。采用现代人力资源胜任特征模型、绩效考评技术等选拔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与培训。

2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技术

采用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理论分析研究学生心理,应用于活动宣传、项目运作管理和活动设计;因本项目为心理健康教育类的项目,所以活动目标、内容和方法均采用心理分析治疗、行为治疗、个人中心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技术。

3电脑与信息技术

充分运用网站传媒、网络测试系统,凭借PPT、PS等电脑技术开发精美的活动PPT、广告喷图,充分运用工作QQ、飞信平台、短信通平台实行工作交流、团队励志等可促进工作队伍发展的举措。

4广告与宣传技术

运用广告心理学与宣传技术,制作教育意义深远、形式活泼多样的宣传品和宣传影音材料,使宣传画册、校园宣传栏、广播站、报纸、传单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宣传作用。

(三)以“三力”为目标的专业工作队伍管理措施

1确定工作队伍管理的目标、理念

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长期发展,将专业工作队伍建设推向高素质、业务精湛、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工作队伍的管理可按照“三用”的思路进行,“三用”―――用制度规范队伍,用分工促进效率,用学生干部推行普及。

2建设科学、有效的工作管理机制

对组织机构、成员进行工作任务分工。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或咨询机构、二级辅导站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核心力量。以校、院系心理辅导工作学生委员会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主导力量。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为支点,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基线网。

以工作制度化来规范工作分工,以工作流程化提高师生的胜任力。我们于2007年开始把各种工作任务都制定出工作流程,把所有重要的工作制定成工作样板保留下来。此后,不断把新的工作任务整合成工作流程,把旧的流程进行重新优化。使用工作流程来推行工作,师生们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就有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改革创新。这样,在保障工作队伍在不断引入新成员的时候,仍然能够延续高质量、高效的工作方式。

组织文化保障工作技术的传承。因专兼职教师只有十余人,靠学生干部才能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干部流动性大,我们参照惠普等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2],采取一些措施,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进行组织文化的管理。主要措施有:①共享智慧的文化―――建立起分享知识的文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分享知识的文化。②组织记忆的传承文化―――鼓励师生制定各种工作的样板库。例如宣传,有海报照片集、海报素材集、喷图底图集、活动海报词样板库等。

3教师队伍的培训

对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强调必须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设计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内容应该涵盖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培训形式应该有心理咨询专业督导、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案例交流、校内外学术交流研讨会等。

4学生干部机构的运作与管理

支持学生干部机构自我运作与管理,鼓励学生干部优化配置,分工协作和自我管理,强调学生干部的品德、责任心和执行力,以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榜样、引领作用,并提高其进一步创新、发展工作内容和形式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为保障工作队伍的执行力、影响力和持续力,可制定一系列工作任务实施方法、工作操作规程和流程等,但是,也必须要给所有的工作成员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办事指南。参照企事业生产操作程序[3],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可制定年度工作统筹管理程序、单项工作的操作程序制定成统一的标准并加以推广,

(五)以知识管理措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工作,需要对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提炼和管理。从西方教育管理研究者Cranfield、Taylor的观点来看,知识管理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通常采用的管理手段或工具可能只有5年的生命力,但是知识管理却会使这些管理手段或工具的生命力有效延长[4]。参照惠普等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2],以及先前Neill和Palmer的研究成果[5],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知识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提高组织智商原则

依据组织智商提高组织智商原则,会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的知识,促进知识、专业技术的共享,使师生知识管理、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积累充分的能量。

2快速锻造“专长”原则

知识管理是为了提高师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水平,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循快速锻造“专长”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围非常广泛,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需要工作者具备专门的资质,可以通过把工作拆分的方式,把工作划分成一个个的小工作项目,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知识竞赛、心理话剧编排等工作,均可以拆分成十几个小的工作项目。

3促进集体记忆原则

强调促进集体记忆原则,是因为学生干部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学生干部因在校时间有限,要在毕业前把教师传授的,以及本人通过工作得来的工作技术和经验传递下去,就需要促进集体记忆,实现工作记忆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艳华,陈曦.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2]高建华.惠普的知识管理文化[J].企业文化,2010(3).

[3]王文信.多种少量之生产计划管理实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4]Cranfield, D., Taylor, J.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a UK case study[J]. Electronic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8(6):1-116.

[5]O’Neill A.M.,Palmer 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a useful tool for directing .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J].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2004,12(1):39-52.

上一篇:消除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消极态度 下一篇: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