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8-23 11:14:40

关于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深层次的教育改革问题越来越突显在人们的面前。全社会对学前教育工作空前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先后出台,使越来越多致力于幼教事业的教师在深感肩头的责任重大的同时信心百倍,无不期待幼儿教育的迅猛发展。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城乡结合部――城市与郊区农村接壤的动态城市边缘地带,由市民、农民和外来流动人员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一地区成为在城市市区与郊区农村之间的相互交融渗透、城市化过程最为剧烈的特殊的地域实体”。这种特殊区域既是城郊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农民的处所,又是外来流动人口的寄居地。城市化进程给城乡结合部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的移动,生活方式的转型,更带来了人口的巨大变更。这里有按八小时工作制度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日夜劳苦的农民,也有为生计不停奔波的流动打工大军。他们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他们也有家庭,有孩子,他们的孩子也同样面临着幼儿教育的问题。但他们的幼儿教育问题又不同于市区中心和乡村的教育问题,因此应该从多角度考虑。

作为一个从事数十年幼儿教育的工作者,现在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一所高级中学的附属幼儿园)工作,根据多年的体会,本人谈一谈自己对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的思考。

一、关于幼儿家长素质及家庭环境的思考

(一)家长综合素质较低,影响孩子成长

城乡结合部幼儿的家长除部分是城郊企事业单位职工外,大部分是由当地的农民转变而来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学历,文化水平低。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孩子的作业很难,根本看不懂,拼音念不准,字义理解不全。相当多的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一般不要求孩子参加劳动,认为孩子只要读好书就行。

(二)家庭环境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很艰苦,现在有钱了,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表扬了,父母给的都是物质奖励,尤其是部分城郊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子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宝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稍不称心就乱发脾气。有些孩子甚至还形成了两面派的分裂人格――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却是小霸王。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很少顾及孩子的真正需求、自尊,甚至棍棒相加。他们不清楚自己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三)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长,但缺乏引导方法

1.花钱买书,但缺乏指导性。一些家长经常给孩子买书,每年花在购书上的钱不少,却收效甚微。原因在于:第一,放任自流,常常是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想买什么书就让他买什么书,结果孩子买回来的净是卡通书,质量良莠不齐。到了高年级,孩子捧在手里的还是卡通书,挂在口中的还是卡通人物,成绩不见得有进步,倒是不文明的语言多了不少。第二,一味地迷信教辅材料,只给孩子买学习辅导书,认为只有这些才是有用的书。这样,每天孩子回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得做家长布置的作业,学生、家长都苦不堪言,却收效甚微。

2.培养目标盲目。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上是不惜血本的,为孩子请家教,报名参加一个又一个课外兴趣班,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孩子的学习。殊不知,这样做孩子并不愿意,结果可想而知。

3.家长爱陪伴孩子学习,无效劳动。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花很多时间陪孩子做作业,一味地增加作业量,一学期下来,孩子还有学习的积极性吗?最后,不少家长埋怨孩子不听话,不肯做作业,在不知不觉间对孩子失去信心,认为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可这到底是谁的错呢?也有的家长为了贴近孩子,花很多时间陪孩子游玩,或是让孩子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孩子处在瞎玩状态中。

4.家长对幼儿学习的毅力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大。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入园后,自控能力差,普遍表现为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因家庭环境而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不把老师的学习要求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幼儿常常不爱做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文具等,在听课、做作业的过程中爱讲话、走神,精力不易集中。因此,在课堂上幼儿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时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针对城乡结合部幼儿家长的情况,幼教工作者要努力改变家长的错误观点与做法,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素质与生活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规范行为,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做人的道理。

二、关于幼儿园师资情况的思考

笔者曾经撰文指出:“城乡结合部幼儿园教师有的从小学抽调,有的由学校自主招聘。从小学抽调的教师素质相对较差,年龄偏大,因为骨干教师要保证小学的教学质量。学校为降低教育成本,尽可能不用高学历或正规幼师毕业生,而雇用一些低学历、低素质的教师,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也是纸上谈兵。因此,城乡结合部幼儿教师中具备幼儿教师资格的少之又少。低素质的教师队伍,严重影响了城乡结合部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问题点滴初探》)

民办幼儿园的师资情况更令人担忧,《随州城区民办幼儿园师资现状探访》指出:“记者再次暗访发现,大多民办无证幼儿园师资水平缺乏保证,取得资格证书的幼师比例还不到10%,让这样的师资来教育孩子,家长放心吗?”

鉴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的师资情况,笔者希望政府和社会真正重视幼儿教育,抓好幼儿教师质量: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考虑教育公平,为城乡结合部提供更多公办幼儿园和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二是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作用,在加强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建设的同时,抓好幼儿教师质量;三是幼儿教育经费向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倾斜,以回报城乡结合部广大农民、外来流动人员为城市建设作出的贡献。

三、关于幼儿家长学校的思考

(一)建立幼儿家长学校的必要性

1.家长的一些错误教育观念。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是给孩子提供吃穿,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

2.个别家长只顾自己享乐,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城乡结合部的居民通过出租住房就能有可观的收入,因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觉得该享受生活了。家长们沉湎于搓麻将、“斗地主”,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完全依赖于学校。

3.有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祖父母。隔代教育存在很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 产生自我中心意识,遏制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新事物接触少,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的培养;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处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二)幼儿家长学校的弥补作用

我们应该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幼儿在入园前实际上已经有父母这第一任老师在教育着他们了,但遗憾的是,由于文化知识的欠缺,许多家长没有接受任何育儿知识的培训就结婚生孩子了,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特色的一种。许多职业都得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但养育孩子不用经过培训就可以进行了。《发现母亲》一书指出:“对老师来说,一个刚执教的老师还可以由有经验的老师传帮带,对一个老师的评价也不是以他的不成熟而是以他的成熟来衡量的,尽管这种成熟是以许许多多的学生为实验、代价最终获得的。母亲却不同,她不仅没有 人带,没有人指点,甚至没有地方可咨询、查阅、做实验,即使这样,人们仍不会因为她没有经验,仍不会因为社会没有提供她这种经验就原谅她的失误。”

城乡结合部的幼儿有一部分是早上由家长送来,晚上再接回去;有一部分是全托型,即一周有四天半在幼儿园生活,周五晚由家长接回家,下周一再送来幼儿园。幼儿在幼儿园教育期间,受父母、家庭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尤其是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思想、学识和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影响非常深刻。因此,通过幼儿家长学校提高幼儿家长的带教水平,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加强城乡结合部幼儿家长学校的建设,引导家长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矫正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不恰当观点和做法,发挥幼儿家长学校在幼儿教育上的弥补与延续作用。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探究 下一篇:费心与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