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分析

时间:2022-08-23 08:38:03

最近发展区理论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分析

摘要:支架式教学对当前教学理念与实践有着重大意义。支架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仅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且注重情感的发展,这正是是现代教学实践过程中所缺少的。本文将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切入点,旨在探讨在此理论基础下的支架式教学理论及其对教学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认知支架;情感支架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

1.“支架式教学”的提出与概念

“支架式教学”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布鲁纳用“支架”来形象地说明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动,最终接近并达到最佳发展区。而支架的作用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用来帮助学生逐i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同时在新领域中支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当学生自己的能力达到可以独立解决任务问题时,这时可将支架从学习的过程中撤出,从而使学生达到理想的预期发展水平并使之能够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而“支架式教学”则是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的过程。

2.支架式教学的特征

(1)支架式学习是在师生或生生间相互作用下的学习。支架式学习重视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通过学生自身观察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学习来获得经验用以启发促进学生自身的知识与能力,也强调学习过程中主体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支架式学习是预期式的学习。在支架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往往在进行课堂组织之前,就应该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教情及学情来分配安排学习任务,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该做好充分详尽的准备,凭借预期假设来设立支架。

(3)支架式学习是循序渐进式、主体对知识有意义建构下的学习。也就是说,支架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发生联系,并在教学上要求将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联结起来并在支架的辅助下主体逐渐内化的过程。

3.支架的类型

(1) 认知支架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应掌握大量的知识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这种先前的认知背景可以为学生通往新知识建一所“桥梁”,从而使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先前头脑中原有的、熟悉的观念联结起来,这种“桥梁”就被称之为“认知支架”(Rachel R.Van Der Stuyf,2002:98)。

认知支架的呈现方式有直接解释、激活经验、提供策略和具体示范等。直接解释是当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任务感到困惑不解时,教师应重新解释当前的任务内容。而激活经验的呈现是在学习任务开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激活儿童已有学习经验这种最低程度的支架手段使旧知识与现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对当前的问题重新理解。接着如果学生还不能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超出他目前能力的任务部分,这时教师就必须加大对儿童支教的程度,介入儿童具体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向他们提供解决策略。如教师可采取对儿童的行为结果给予直接反馈的方式引导儿童注意解决问题必须考虑的策略等(曹中平,曾智,2009:121)。通过使用策略支架仍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当前任务,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演示具体的解决过程,将复杂的问题一步一步地通过清晰、详细地步骤来解释每一小步,以便学生直接模仿完成。

(2) 情感支架

情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会直接影响学习动机,而现代的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重视情感在其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使得教育能更加完善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常见的情感支架有:

首先,激发动机。在儿童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首先应该激发会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可以通过向儿童提供他感兴趣的材料或工具或以他感兴趣的形式重新呈现任务等方式来激发儿童当前的学习欲望(于杰,2007:5―6)。

其次,建立自信。艾克里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到,如果儿童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并在以后学习中会更加主动,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而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就是最好的支架手段,及时给予儿童情感上的支持,给予儿童温暖的回应。

最后,提示注意。很多时候学生会对学习表现出马虎、不耐烦等不良情绪,对于儿童出现的这种情绪,教师可采取提示注意的方式去提醒儿童不要着急回答或动手做,通过提问或重述当前的学习任务或让儿童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当前学习任务等方式来控制其行为。

二、支架式教学的评价

1.支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指导性作用。支架式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及在教师指导下的同伴合作式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凸显的是学生越来越成为掌握知识的主力军。

2.支架式教学注重支架的有效呈现与撤销,这就意味着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不断地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等多方面的变化并作出提供相应的支教手段与方法,还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认知与情感上的充分发展。

3.最近发展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佳且适度的发展。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这一区间内,学生的学习水平是持续动态的,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应采取相应的动态评价法,这对于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杜军,2008:54―61)。

总而言之,支架式学习不仅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支架,也合理地发挥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有效培养和展现学生的主体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然而,我国仍然是以传统式的教学为主,而且初中等学校都是大班教学,教师能否真的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采取不同的支架手段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最近发展区难以测量,如何培养优秀的教师将其准确地把握等等都是我们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该如何更好的应对这些问题都值得每位教育者深思。

参考文献:

[1]Rachel R.Van Der Stuyf:Scaffold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Adolescent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Section 0500A-Fall 2002,November 17,2002:98.

[2]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曹中平,曾智:幼儿教育心理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1.

[5]杜军.“支架式”教学应重视“脚手架”的搭建[J].教育理论与践,2008(14):54―61.

[6]麻彦坤.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当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89-90.

[7]于杰.外语课堂互动中的支架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5―6.

上一篇:也说“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四时 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的合作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