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弹奏技法的演变及学习方法

时间:2022-08-23 08:25:09

钢琴弹奏技法的演变及学习方法

【内容摘要】钢琴演奏方法遵循着音乐表演学与运动科学的规律而不断演变。钢琴演奏方法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需要研究者对决定钢琴演奏方法演变的因素以及钢琴演奏技巧的变化等多方面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文章主要对钢琴弹奏的演变进行分析。

【关键词】钢琴弹奏 技法 演变

宽阔的音域、丰富的和声、炫目的演奏技巧赋予了钢琴“乐器之王”的美称。从18世纪钢琴诞生以来,其结构与情态不仅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演奏方法也历经了多次的演变。钢琴弹奏方法从初始到现今有着怎样的进化,促成进化的原因是什么,技术的进化为钢琴演奏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促进作用……这些问题是钢琴演奏者及相关研究者不断思考的问题。钢琴弹奏方法是钢琴演奏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其随着音乐表演学、运动科学、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等不断发展演变,直至今天呈现给我们独特的美感。下面笔者对钢琴的弹奏方法进行简要而实用的分析。钢琴艺术博大精深,只有怀着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不断对其进行挖掘和创新,才能探究到钢琴演奏方法更深层次的奥秘。

一、影响弹奏方法演变的因素

钢琴诞生300多年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其制作方法不断进步、工艺日益精湛。弹奏技法也日臻成熟,演奏者不断追求着更高的演奏境界和更加科学合理的弹奏技巧。

钢琴弹奏技法的演变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钢琴结构本身的变化而受到影响,但这个理由是相对表面的。挖掘其更深层的原因,我们会发现,作曲家不同的要求促使乐器的构造不断发生变化。作曲家的新灵感、新乐思促使新的音乐诠释方式不断出现。为了满足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实现更为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作曲家不断渴望着更新鲜、丰富、全面的音响表达效果。这促使乐器制造者,包括钢琴制造者也在不断尝试着改进乐器,以满足作曲家的要求。所以,从此角度看,似乎作曲家才是致使乐器结构及技法发展变化的源头。这种演变从乐器被发明之日起就一直在延续。当然,审视历史的演变比审视当今的演变要容易得多。

二、不囿于既定练习模式

笔者一直反对所谓的既定方法,既定方法只能被认为是一种“音乐模板”。

关于武断的技巧练习,如音阶练习,是否应该广泛运用,一直众说纷纭。而这个问题也会在未来不断争论下去。但我们要明白,学习和练习是完全不同的,它们唯一相同的地方在于都需花费时间和精力。许多真诚的、有抱负心的学生错误地把其与塑造成功钢琴家的元素混淆起来。学习和练习虽然相差万里,两者又不能完全被分开。真正的不同存在于两者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练习是指大量的重复,注意力主要放在纠正错音、指法等。在正常情况下,其意味着时间的大量耗费,而脑力却无须投入太多。

笔者不否认练习本身也会带来一些收益,但这些收益是在时间和精力大量消耗的基础上得到的。演奏者的手指在键盘上跑了很多无尽的路途,就像在跑道中转圈的赛车一样,在耗费了极大的精力之后,发现其到达的地方同起始的地方一模一样,筋疲力尽,但距离目的地还是那么遥远。因此,脑力和体力结合的程度,对笔者来说,决定了练习和学习的区别。也可以说,学生每天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所占的比例决定了其成功的概率。

三、对细节的学习迫在眉睫

所谓学习,是要求学生深入到艺术中微小的细节,完全掌握它们,然后再前进。现今,具备一定素质的教师都会坚持这样的要求,因此,学生已很难像以前那样蒙混过关了,例如对装饰音的单独学习是极有必要的,这点在那些18世纪初作曲家的作品里尤为凸显。

学习装饰音时,学生务必切记两点:一是了解作曲家写作这些装饰音时的乐器状况。18世纪初期的乐器是以单薄微弱的音色为代表的,作曲家和演奏者必须借助于其他手段来制造假想的延长音,如其想出弹完后在琴键上左右摇摆,这样会创造出一种类似柔弦的效果。这种柔弦类型的音的标记同现在的“振动”一样,但是如果真把其当作“振动”来诠释,就犯了大错。除非其明显是旋律的一部分,否则永远不应把其看作是“振动”。

另外,学习装饰音需要考虑当时的审美,或者说是“时尚”。当时的时尚侧重装饰,从建筑到穿着都是如此,音乐自然也不例外。这点十分重要,因为其牵扯到作曲家对公众的“让步”。学习早期的作品是为了音乐的内涵,并不是为了那些因乐器缺陷而产生的,或因当时腐化的、作曲家不得不屈服的审美而造成的华而不实的虚饰。

当然,应该保留什么或是摒弃什么,掌握其中的分寸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其是不可或缺的,还是多余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到底哪一部分的装饰音参与了作品的旋律部分。千万不要摒弃任何可以衬托旋律曲线的,或是可以增添其感叹语气的装饰音。有素养的审美经验是可靠的向导,但是,不建议未受过正规训练的业余爱好者在家中做此编辑工作。

这些被保留的装饰音必须遵循作曲家的本意在现代的乐器上被奏出。于是,这就把对装饰音的学习同许多其他需要另外注意的音乐分支联系到一起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之子――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花费多年时间进行研究,正确地揭示了装饰音的方法。但是,学生务必认清对装饰音的学习只是很小一部分,不要误把每个小的震音或任何细微的装饰音放大到比曲子本身还要重要的地位上。

可见,钢琴演奏方法的演变遵循着运动科学的规律,也符合音乐表演的范畴。本文对钢琴演奏方法的演变加以论述与剖析,以期更好地诠释钢琴演奏的技术形态与不同音乐风格的演奏技巧。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中国新歌剧语言和音乐诗性化的创作手法分析 下一篇:当前美术教育中个体审美能力培养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