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136例临产时胎头浮动与难产的分析

时间:2022-08-23 06:37:11

初产妇136例临产时胎头浮动与难产的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足月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浮动的发生原因及与难产的关系。方法:对足月单胎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浮动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头浮动的主要原因是以胎头位置异常为主,其次是脐带因素、胎儿过大及骨盆异常。胎头浮动使头位难产率及分娩期并发症增加。胎头越高,难产发生率越高。结论:临产时胎头浮动增加了头位难产的发生率,但胎头浮动并非是剖宫产的适应证,故试产是必要的。

关键词 初产妇 临产 胎头浮动 难产

对2006~2008年住院分娩的初产妇胎头浮动(头浮)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随机抽样的同期足月单胎初产妇胎头入盆者135例为对照,现将对比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初产妇头浮病例按以下诊断标准进行选择:初产、单胎、头位、妊娠≥37周;临产时胎头尚未衔接,头颅骨质部最低点位于坐骨棘水平-2(S-2)以上;无孕3个月以上流产或引产史;产前B超排除各种类型前置胎盘。

胎头浮动组共136例,平均年龄26.5±1.15岁,平均孕周40.02±0.21周。随机抽样同期分娩单胎头位初产妇临产时胎头入盆者136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6.15±1.23岁,平均孕周39.3±0.35周。两组平均年龄、孕周无明显差异(P>0.05)。潜伏期始记录分娩经过,分娩方式及母儿预后。

讨 论

胎头浮动相关因素分析:据文献报道,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胎头已衔接,所以初产妇临产前胎头未入盆,可能存在其他合并症。影响胎头入盆的因素很多,本文浮动组骨盆异常发率为8.15%,而对照组骨盆异常发生率为0,差异非常显著。骨盆解剖性狭窄是阻碍胎头通过产道的主要因素。胎方位异常、脐带缠绕或过短、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上述因素均可影响胎头衔接。临界骨盆与正常骨盆时,胎儿高体重或异常胎方位时胎头入盆径线增大,导致相对性头盆不称。浮动组脐带缠绕或过短占34.76%,高于对照组(16.58%),脐带缠绕可造成脐带相对过短,可使胎先露不衔接,当估计胎儿不大而胎头浮动时,应考虑有脐带缠绕的可能。

胎头浮动对分娩过程的影响:胎先露高低与产程有一定的关系,临产时先露浮动,潜伏期愈长,活跃期开始时先露愈高,活跃期愈长或停滞。由于胎头浮动,子宫收缩时,前后部羊水在很大程度上交通,使子宫颈受到前羊膜囊的压力减小,因而子宫扩张缓慢。再者,由于胎头不下降,先露部分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因而不能引起有效地反射性子宫收缩,导致产力异常,产程延长。结果表明,临产后胎头浮动可使产程延长。

胎头浮动可使头位难产率增加:浮动组剖宫产率达40.25%,入盆组为12.45%,差异非常显著(P<0.01),一般来讲,抬头浮动自然分娩占50%~70%,剖宫产占10%~20%。有文献报道,剖宫产高达79.8%,说明抬头浮动分娩时确有异常因素存在,胎头浮动时先露衔接不良,可做为难产的第一信号。

正确处理胎头浮动作为难产的早期信号,应引起产科医生重视。抬头浮动并不是剖宫产指征,造成临产时抬头浮动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不少因素所引起的抬头浮动病例,并不需要剖宫产,在产程进行一段时间后,胎头既能入盆。即或有轻度骨盆狭窄,只要无明显头盆不称,也可试产。据文献报道,对胎头浮动病例,如宫口开大3cm时破膜,95%能在6~12小时内分娩。故处理时可于宫口开大3~4cm时给予人工破膜,因前羊水囊消失后,阻碍胎头下降的阻力消失,胎头能较好刺激子宫颈内口周围感受器引起较强的子宫收缩,分娩得以正常进行。但在试产过程中,阵缩加强,胎头无明显下降或出现不利于产妇或胎儿征象时,应立即停止试产。胎头浮动病例能否顺利分娩要经过充分试产观察,且与处理是否及时、正确有关。试产可使某些潜在性异常因素充分表现出来,有助于正确选定手术指征。所以对胎头浮动因素有所认识后,才能正确处理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上一篇: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痉挛疗效观察 下一篇: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