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的策略

时间:2022-08-23 06:33:46

构建高效的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的策略

摘 要: 高三政治试卷的讲评是考试的延续,它的成效直接影响考试的效果甚至总复习的质量。要提高高三政治复习卷的讲评实效,必须做到讲课前有所准备,讲评过程中坚持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坚持讲评与知识巩固相结合,与传授解题技巧相结合。另外,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应适当地鼓励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使学生感到“考有所得、评有所获”。

关键词: 高三复习 政治试卷讲评课 策略

高三总复习期间经常采用月考、模拟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水平,了解前一阶段教与学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于这类考试而言,学生的“考”只是前奏,考试目的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在于考后的“评”,也即试卷讲评。它是考试的延续,它的成效直接影响考试的效果甚至总复习的质量。所以说试卷讲评课不同于一般的复习课,以及复习过程中的习题课教学。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贯彻“一个指导思想”

考试除了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功能外,还是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也直接影响教师讲评情绪。或喜形于色,或大发雷霆,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进步,因此教师在讲评试卷过程中要贯彻“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应心态平和,善于利用考试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做好“两个充分准备”

讲授新课要备课,试卷讲评课同样要认真备课。只有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把握学生答题情况,讲评时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加以剖析。

1.备好试题内容。

讲评前要对试卷认真分析,了解这次考试有什么题型,哪类题型学生已见过,哪类题型学生初次见面,哪些题是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哪些题是能力题,题目难易分布情况及所占比例等情况。

2.备好学生情况。

讲评前要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认真诊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统计与分析相结合。应该对考试情况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尤其是客观题,力求对每道小题得失分率都进行统计。

三、坚持“三项重要原则”

1.坚持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才是他们真正掌握的东西。”这就是说,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试卷讲评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政治素养和悟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如非选择题:“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解决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运用国家的有关知识说明新农村建设要着力解决好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的基本理由。(10分)”这道题目学生得分率不是很高。为了让学生的分析说明能力再次得到锻炼,我有意识地把材料再读了一遍,凡“农民”一词都以重读加以突出。“国家的有关知识”重读突出,重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答题方向,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职能、国家的组织活动原则,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再去做一遍。结果,有不少在试卷上答得并不好的学生,在课堂分析时却能答得比较好。可见,老师的“导”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通过自己的思考更好地展开分析说明,能力也得到提升。

2.坚持讲评与知识巩固相结合

试题受考试卷面、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涵盖,面面俱到。出题者往往以点带面体现课本知识,教师讲评时应从这一“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因此,讲评内容要反映政治知识之间的联系。

3.坚持讲评与传授解题技巧相结合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评时,老师如果仅“授人以鱼”,只能满足学生的“一饭之需”,这是一种短期行为,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是不负责任的。因而在讲评试卷过程中还应教会学生解各类题型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应特别重视主观题解题方法的指导。如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达6000多平方千米。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约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20%,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2分)。这是一道启示型设问题。方法指导:在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然后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以后遇到这一类题型,都可以按照这一方式去思维。如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启示我们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所以启示我们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启示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通过解题方法的指导、学习、锻炼,旨在希望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的效果。

总之,试卷讲评课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规律出发进行精心设计,要通过讲评,切实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运用知识,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使学生感到“考有所得、评有所获”,避免出现“考过、讲过、评过”而学生一无所获或收效甚微的状况。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和行... 下一篇:做好听前预测,走出英语听力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