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谈以幼儿为本

时间:2022-10-25 05:11:51

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谈以幼儿为本

摘 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它们由低到高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本文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核心,探讨在幼儿教育中如何“以幼儿为本”等问题,并在解读幼儿各种需要的基础上,从幼儿的发展具有层次性;把幼儿看成发展的个体;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真正尊重幼儿的权利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把“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与幼儿的需要紧密结合,在点滴中真正实施“以幼儿为本”,使幼儿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马斯洛 需要层次 以幼儿为本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谈以幼儿为本,来谈幼儿教育,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儿童权利公约》等幼儿法律文书的精神是一致的,我们要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与幼儿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反思能力。

一、解读幼儿的需要

(一)生理的需要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如吃喝拉撒等。如若生理需要尚不能满足,那么其他需要只能为零。而健康是生理需要的核心内容。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合理平衡的营养;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严禁虐待和殴打幼儿、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一日生活中,时刻关心幼儿的冷暖饥渴是非常必要的,如,帮助幼儿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指导幼儿学习整理衣物,老师要仔细观察,杜绝露出肚皮;经常提醒幼儿饮水,使他们逐步养成饮水的好习惯;了解每个幼儿的进餐特点;掌握每个幼儿午睡时的入睡情况;了解每个幼儿在园的如厕规律;仔细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神情异常时一定要问一问、摸一摸、量体温……

关注幼儿的生理需要,老师就应该像妈妈一样,把每一个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

(二)安全的需要

安全需要,分为来自于身体的安全和来自于心理的安全。

首先,注意各种安全因素十分必要,如,物品摆放,教具、学具提供时是否安全等,我们都需要加以注意。

其次,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进行消防演习、防骗演习等有助于在危险发生时实施自救,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再次,关注幼儿的心理安全是重中之重。及时发现和疏导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幼儿心情愉悦地发展。例如,我们班的“我的需要”墙饰,有“想和老师抱一抱”、“想和老师说悄悄话”、“我今天不高兴”、“我有点不舒服”、“我想打打拳击袋”等内容,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名卡相应的需要内容栏之中,老师能够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关注幼儿,让幼儿的内在需要变成外在显现。

关注幼儿的安全需要,老师需要像妈妈一样,从保护他们到教会他们自我保护再到引导他们敞开心扉,使他们生理、心理都健康发展。

(三)社交的需要

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人际交往。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创造机会与条件。教给幼儿与人交往的技能,鼓励幼儿多与别人交往,提高交往水平,多为幼儿的交流合作提供机会,多为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提供机会,多为幼儿走进大自然、大社会提供机会,不断完善幼儿相应的社会知识,使幼儿发展成为负责任的、有独立能力的社会成员。

关注幼儿的生理需要,老师需要像妈妈一样,了解幼儿成长的需要、与人交往的需要、对社会的需要及社会责任感的建立。

(四)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和尊重别人。每周五的“好宝宝评比”活动中,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优缺点,多多说出同伴的优点,并请大家来点评和投票,从而学习正确客观地评价自我和别人。

老师应该耐心倾听幼儿的讲述,学会耐心等待,适时适当给予帮助,要学会说:“宝贝,你需要我的帮助吗?”绝对不是完全的包办代替。尊重需要渗透在点点滴滴中。

关注幼儿的尊重需要,老师需要像妈妈一样,不断学习:怎样尊重自己的孩子?怎样引导孩子尊重别人?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幼儿有体验成功的需要,通过发挥每个幼儿的优势,让其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如,举办“宝宝个人画展”;登上“小舞台”演出……最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潜在能力,让他们成为“明星”式人物;坚持“小小值日生”工作,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体现自己的价值。

关注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师需要像妈妈一样,把感受和分享自己孩子体验成功时的那份愉悦和欣慰牢牢记在心中。

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读幼儿的需要,我们可以重新整理工作思绪、拟订工作方案、调整工作方式,以更具职业道德的教师形象面对幼儿。

二、以幼儿为本

幼儿的权利是永恒的话题,那么,怎样以“幼儿为本”呢?

(一)幼儿的发展具有层次性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应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在一个群体之中,每个幼儿的发展是不同的,是具有层次性的,在对幼儿进行教育过程中,所设计的提问、所提供的材料等都应该考虑到幼儿发展的层次性,这样,幼儿“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做法,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需要,以求每个幼儿都能走进“最近发展区”,能够大大促进发展。把握幼儿发展的层次性有助于我们掌握教育规律,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更有针对性。

(二)把幼儿看成发展的个体

幼儿具有无限大的潜能,这要求我们努力挖掘潜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开发幼儿的综合能力,使幼儿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幼儿的发展是广阔无限的,我们要充分相信幼儿,放手让幼儿去发现、去解决、去评价。幼儿的活动应该是自主的,我们应重视幼儿自主性的培养,让幼儿通过努力增强信心。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主张游戏性教育。在游戏中,幼儿的心理需要可以得到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可以不断完善,他们投入情感、投入快乐,如,“手工区”的幼儿将作品拿到超市去卖;“小舞台”的节目获得掌声和喝彩;“理发店”的服务令顾客满意;“小超市”的打折活动十分红火等。

游戏就是浓缩的“小社会”,既能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更能有效促进幼儿各种需要的满足,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四)真正充分尊重幼儿的权利

幼儿是脚,教育是鞋。尊重幼儿的权利,进行“适合”的教育。我们不仅要掌握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更要掌握幼儿的具体特点,走进童心世界,读懂“幼儿”这本书。

以幼儿为本,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综合体现。我们要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的情感、能力、态度、知识、技能的不断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3.

[2]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于忠海.论儿童的权利教育.幼儿教育,2002.9.

上一篇:悉心浇灌,静听花开的声音 下一篇:探析幼儿园人文环境对幼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