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树痴”王国云跪着栽树30年

时间:2022-08-23 06:17:48

一对拐杖,一把铁锹,一捆树苗,30年风雨无阻地穿梭在重庆市云阳县的大山深处。“栽树,我们最佩服的就是王国云。”在云阳县双江街道石云村,如果说起谁植树最多,谁对植树最情有独钟,那么所有村民都会告诉你,就是王国云。从义务植树实施至今,王国云在双腿残疾的情况下,跪着栽了30年树,从没间断过。他带动乡亲们一起植树5万余株,这位普通的农民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树痴”。

“植树是我一生的事业,从来没有后悔过。我现在越植越有劲,越植越快乐!”王国云说。

今年52岁的王国云出生在双江街道石云村二组,由于先天性双腿残疾,从小就靠两根拐杖行走。

“虽然是残疾人,但我觉得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王国云说,因为家庭原因,他只读了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由于进入社会早,他比同龄人更加懂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知道作为一个残疾人,要得到更多人的尊重,自己必须要努力。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号召群众进行义务植树。当年才20出头的王国云认为,这就是他努力的机会——栽树不仅可以固土,还能多收些柴火,是好事。从那一年起,栽树成了王国云一年时间中,花掉最多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

“王国云种树的决心,真的让所有人佩服。”云阳县林业局一位退休干部回忆,几十年来,云阳每年都在组织义务植树,作为资料收集,他们一开始就注意到了王国云,从统计中发现,王国云每年种的树越来越多,从开始的几十棵,到最近10多年,每年1000余棵。可以说,王国云是近年来云阳县义务植树当之无愧的植树“状元”。

双腿残疾——

为栽树膝盖跪成老茧

对双腿残疾、走路都靠拐杖的王国云来说,在近30年的植树生涯中,他究竟是怎么将那么多树栽上山坡的呢?

“这些都是松柏树的苗子。”在离王国云家2.5公里左右,锁口拦河的小山坡上见到了王国云,他正跪在地上,将一株筷子粗细的树苗放入刚挖好的树坑里,然后拿着一把小锄头,小心地用泥土将其围上。

栽完一棵后,王国云又杵着拐杖,移到另外一块空地上,跪下来用锄头挖坑,重复着上面的动作。在远处一棵已经种好的小树旁边,放着一个水壶和一个只啃了一半的馒头。

“每年到了春天和秋天的植树季节,就是我最忙的时候。”王国云说。每逢这个时候,他就将各家各户免费得到的小树苗收集起来,然后背到山上栽种,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栽100多株,得忙活一天,遇到地方远的,必须四五点钟就起床赶路,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由于常年跪在地上栽树,王国云的膝盖上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块老茧,手指按上去,硬梆梆的。

王国云的母亲曾经坚决反对儿子上山栽树。有一天,王国云像往常一样,背着树苗上山,一直到傍晚没回家,母亲急了,派人到处寻找,最后在一个山坡脚下找到了他,原来山坡太陡,王国云滑下山坡昏过去了。母亲十分可怜儿子,说什么也不让他再上山栽树了。“你一个残疾人,自身走路都不稳,去栽什么树吗!”“妈,我以后注意点就行了,我还要栽!”王国云“犟”过母亲,仍然我行我素上了山。

绿化长江——

还要再栽10年树

“你已经种了快30年树了,还要继续种下去吗?”

“那当然。”王国云说,现在大家都重视栽树了。近日,王国云获得第六届“母亲河奖”,当云阳县团委的工作人员把获奖的消息告诉他后,王国云谦虚地说:“我真是担不起呀!获奖,对我来说,是肯定,更是鞭策!”

现在,栽树的季节,王国云平日干农活时,背篓里也长期装有几棵小树苗,一旦发现有空地或者有人破坏了树林,他就在背篓里找棵小树苗把那个坑补起来。

“经常有人笑我傻,其实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王国云说,“现在国家都给我颁奖了,再也不会有人笑我了!”

目前,王国云所在村子的山山岔岔、沟沟洼洼全都种上了树。

随着树苗的茁壮成长,问题也凸显出来,有的树苗枯死,有的树苗被人畜毁坏,有的树林杂草丛生……为了让他辛辛苦苦栽下的树苗长得更高更壮,王国云主动承担起管树的重任。

每当除草的季节,他就扛着锄头上山,经常是早上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平时,他经常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提醒村民不要损毁树苗。

望着一棵棵日渐长大的树苗,王国云很有成就感。“绿色,让我想到了生命的希望,种树、管树将是我一生的事业。”王国云动情地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希望能为下一辈留下一点财富。”

(作者来自重庆云阳团县委)

上一篇:美丽乡村要有科技含量 下一篇:密林深处鄂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