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动手能力

时间:2022-08-23 05:16:27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动手能力

2011年版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动手操作”作为一个重要学习方式提出来。大量研究与实践表明,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让学生操作太麻烦,同时又担心学生动手操作时探索不出什么内容来,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迅速地帮助学生明白算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师总认为他们的操作能力不强,担心学生在操作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所以许多教师都用多媒体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其实,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不需要思考,直接观看就可以明白知识点了。这种学习策略没有学生的手脑参与,学生的思维量不大,完全是在教师的牵引下来学习,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重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获取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操作完成。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加法与减法(二)》单元第89页例题50-26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提高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

一、数学经验是基础

教学案例一:师引出例题50-26,要求学生思考,看看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道题。一分钟过去之后,没有一位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道题目。

生1:以前,我们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都是先用十位上的1来减,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字,所以我是这样计算这一道题目的,10-6=4,40-20=20,20+4=24。

生2:我感觉这一道题目我们还可以列竖式计算,但是我得先看看前面是怎样列式的。

师:那我们能不能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呢?

生齐说:可以。

思考:学生学习新知识必需建立在他们的前数学基础之上。如果他们的脑海中没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学生也就不可能沿着我们的思路来学习。好比教学案例一中那样,学生脑海中存储的都是以前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储备,所以在解决这一新问题时,他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经验来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我们以前就经常让学生通过操作小棒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脑海中储备这一策略。在这一环节学习时,也就可以主动想到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探索这一问题。所以,让学生形成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二、把握时机是关键

教学案例二:当一位学生提出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安排的。

师:那就请同学们列一列竖式来计算一下,看看能不能计算出来。

(生列竖式)

生1:老师,虽然我们可以把竖式列出来,但是不知道如何计算。

生2:我在家,爸爸教我的时候,让我从十位上借1算10来减个位上的6,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生3:其实,我感觉老师给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发了许多小棒,我们完全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

师:很好,那你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看看为什么要从十位上借1来减。

思考:在学生动手操作时,只有把握好时机,才能让学生兴趣高昂地投入到操作过程当中,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效性。就好比教学案例一中的教师那样,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在教师安排下来进行的,这种动手操作是被动的,学生没有内发动力在里面,学生的动力系统没有被调动起来,所以不能起到很好的操作效果。而教学案例二中的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建立在学生内心需要的基础上。这个时机把握非常好,只有学生个体想到这一方法,需要这一方法时,他们才能从内心想去操作,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并在操作过程中努力完成这一动手过程。

三、教师指导是保证

教学案例三:一位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小棒时,对学生的操作不闻不问,有的学生把5捆小棒全部拆开来,然后去掉26根之后,再把剩下的捆起来,教师也没有加以指导。

思考: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受年龄限制,他们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都不强,在操作时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时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操作才能更简便、更有序。就像教学案例三中那样,学生把5捆小棒全部拆开的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是由于学生在操作前没有进行思考,操作目标不明确而造成的。这种操作费时,而且效果非常差,影响了课堂教学进程。这时,教师就要加以指导,让学生明白没有必要把小棒全部拆开来。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聚敛起来,为下面讲解为什么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借1的算理奠定基础。所以,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加强指导是提高学生操作行为的高效与有序的重要保证。另外,在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我们还要树立一种观念,那就是:不是什么内容的教学都需要学生去动手操作,对于一些简单的、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到思路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再去动手操作;如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时,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就会把复杂问题直观化。

总之,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更要对学生的操作加以指导,找好时机,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行为建立在自己的数学经验基础之上。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实验小学)

上一篇:绿色理念 美丽教学 下一篇:数学离不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