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校长职业化初探

时间:2022-08-23 01:20:43

民办高校校长职业化初探

【摘要】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带动了办学主体多元化,由此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本文就关于民办高校校长在民办高校发展中应扮演什么角色问题提出一些探讨,为民办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校长职业化;涵义;效绩评估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的办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民办教育的发展,真正体现了一种教育的多元精神。随着教育资源和办学主体的日趋多元化,激烈竞争的教育环境正在逐渐形成。

在此背景下,学术界提出了高等学校校长新的定位:职业校长。与我国传统的校长角色相比,职业校长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是从行政职务向社会职务的转变。

1 校长职业化的概念界定及其应具有的能力结构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来说,大学校长职业化还是个新的理念。从古至今,即使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中国的大学校长似乎也从来没有被认为是一种职业。

1.1 所谓校长职业化,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

1.1.1 校长职业化是指经由专门训练而具有管理、经营学校与进行教育科研的职业技能并获得认证资格,能使其统辖的教育资源实现持续增值的高级专业人才。

1.1.2 校长职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对高等教育实行市场行为的管理过程中,校长已不再是政府任命的一种行政职务,而是一种受聘于市场的职业。

1.1.3 校长职业化是指专业人才或有志于校长职业者,可以依据其相应的任职条件,通过教育市场获取校长职业;反之,教育机构或办学单位可以按照其办学要求,通过教育市场购买或招聘到符合任职条件的校长;应聘的校长则按照聘约规定的职责要求,凭借职业能力履行管理、经营学校的职责。简单地说,所谓校长职业化,即是校长职业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其本质是劳务的商品化。

1.2 一般来说,现代教育要求大学的职业化校长的能力结构应包括三大系统:

1.2.1 经营管理能力。首先,大学职业化校长应具备教育经营能力。所谓教育经营能力,即是指面向市场经济的资源运筹能力。日本学者安藤尧雄在20 世纪50 年代就提出学校经营的概念。他认为:学校经营是指制订教育计划,并且为实现教育计划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大学校长将教育融入经济,即既尊重教育规律,又尊重经济规律。所谓懂得经营,是指职业化大学校长应具有企业家的特质和战略谋划的能力,即不但要善于运作学校的有形资产和物力资本,而且要善于运作学校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还要善于组合社会教育资源创造经营效益。

其次,职业化校长还应具备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是指协调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并高效益地实现教育总目标的能力。校长要运用激励、协调和指导等管理手段,调动教职工及学生的积极性,使学校健康、高效地运转。总之,职业校长既要成为教育方面的专家,又要成为科学管理的强者。

1.2.2 开拓创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善于发现并运用新的成果、方法、设想,并支持参与变革的能力。它包括对新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预见能力,对时代变化发展的适应能力,对现行工作的改革能力等。现代教育的本质就是创新,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特殊使命的高等学校,职业化校长的创新观念无疑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在开放WTO 教育服务贸易的条件下,不断地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只有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大学校长,才能够带领学校通过教育体制创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总之,创新是大学发展的动力,开拓创新是职业化校长的立足之本。

1.2.3 服务育人能力。对于大学校长来说,服务意识十分重要。他要为学生的学习与成才服务,为教职工的教育教学及其自身发展服务,因而,必须注重其职业的服务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民主和平等意识逐步增强,“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实施管理,单凭简单的行政手段和冷冰冰的制度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学校是在培育人才而非制造一般商品,因此,大学校长的服务育人水平就非比寻常。

所以,校长应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南京师院院长陈鹤琴、华东师大校长刘佛年等教育界的大师们为楷模,使自己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拥有以德载物的宽广胸怀,兼具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使自己富有异于常人的人格魅力。作为一校之长,还要能够创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学术育人环境,坚持人本化管理,建立充满活力的柔性组织,注重文化育人。正如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所说,“校长就是创造一流环境让人发展的人” 。

2 民办大学校长应是职业型校长

民办高校的校长是完全面向市场的办学者,这类校长是市场取向的校长,是依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办学方向、投入教育资源。他的工作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即选择社会最需要的专业,为学校争取更大的生源,使毕业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职业市场的需要。他的行为原则是由投入-产出之间的效益决定的,因此投入少、见效快、实用性强是这些学校的办学准则。因此,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经营管理者是否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管理、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将决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另外,《民办教育促进法》第20条规定董事长对学校实行“聘任”和“解聘”制,这与《高等教育法》第40条规定的大学校长的任免程序有很大不同,它意味着民办高校校长是受时常选择、竞聘的就业者。董事会要对校长候选人进行严格的考核以确定其是否胜任民办高校校长的职位。这种校长选拔机制本身就是把校长看作一种职业。民办大学校长必须是一位职业校长。

3 民办大学校长必须在观念上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民办大学校长任职经历来看,他们大都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从而有利于理顺学校的内部管理关系,顺利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旧的教育体制使他们的半学理念,拓展战略与市场尚有距离,缺乏运营教育资本的能力。这就要求校长们摒弃以前的陈旧作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此外,民办高校大多以培养时常急需的高职类人才为教育目标,因此民办高校校长要坚守自己独有的办学追求并重视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能盲目与公办院校攀比和趋同化。同时,民办大学校长要给学校确定一个自我超越的努力方向,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追求办学层次的提升是每个民办高校校长追求的目标,它意味着社会对学校办学实力的认可,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根据“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度,民办大学校长在学校内部还要理清两个基本关系:

首先是民办大学校长与董事会的关系。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双方的职责和权限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中都有清楚的说明,董事会和大学校长之间能否保持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决定着学校的经营能否顺利进行下去。因此,如何理顺与董事会的关系,是民办大学校长任职后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作为校长要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必须主动积极地与董事会进行沟通,增强相互的了解,在自身和董事会之间寻找一个发力的平衡和支撑点。

其次是大学校长与内部管理系统的关系。校长必须担负起统领及整合学校教育资源的领导责任,同时还必须建立一支高效率的符合市场化办学要求的管理队伍。校长要协调好和整个管理组织系统的关系,增强管理人员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校长的工作能否得到积极的支持和响应。

4 民办大学校长的工作绩效评估问题

与民办高校的经营管理取向相适应,民办大学校长只对董事会负责,其效绩考核是以与董事会签定的合同承诺或契约为准,责任分担也由此来衡量,董事会通过对校长工作绩效的考核来决定其续任或免职。

校长的工作绩效应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现行民办高校缺乏科学评估校长业绩的机制。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情况下,看重的是校长在工作中所带来的短期效益或者是仅从学校的生源、就业率等这种片面的角度去考察。然而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民办高校在市场中面临着很大的变数,只有质量和信誉才是学校的持续发展动力,因此在关注民办高校的校长所带来的市场利益的同时,更应看重的是其在内涵建设方面所做的贡献。

因此,随着民办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有必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监督民办高校激励机制,全面地评估校长在学校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从而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提供高端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章小梅. 关于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探讨 [M].湖南: 教育与现代化,2005,第1期

[2] 王洪才.大学校长的理想类型[M].江苏:江苏高教,2005,第4期

[3] 王友良.大学校长职业化与职业化的大学校长[M]湖南:云梦学刊,2005,第6期

[4] 赵文化.论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校长职业化[J].上海:教育论坛,2004,第3期

[5] 吴江.面对WTO 的选择$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第3期

收稿日期:2008-4-14

上一篇:高等教育国际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穷人教育学”与教师教育:免费师范教育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