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护理

时间:2022-08-23 12:53:41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护理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2.2;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2_0167_02

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达70%[1],而主动脉内 球囊反搏(intra_aorticballoon pulsation,IABP)是再灌注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 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治疗机理为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心脏收缩前放气,由此产 生双重血流动力学效应,使心肌供血供氧增加,心肌耗氧量下降,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2]。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4月应用IABP作为辅助手段治疗12例急性心肌梗死 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为男性,年龄52~88岁,平均(67.5±11.2)岁,均为AMI伴 急 性左心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且对血管活性药物反应不良。12例患者入院均急诊行经皮腔内冠 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植入术,4例在术中行IABP术,另8例术后1~2天行IABP术。12 例患者IABP分别治疗1~7天,获得了满意疗效,均在1月内出院。

2 护理

2.1 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相关内容:在IABP前,要严密观察血管活性药物的效果及生 命体征,及时提供应用IABP的指征,为成功救治患者把握时机。本组中8例患者急诊行PTCA 加支架植入术后1~2天出现血管活性药物反应不良,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四肢末梢湿冷, 及时报告医生,迅速行IABP术,术后患者循环很快稳定。IABP最有效的心律是窦性心律,心 率80~110次/分,IABP反搏效果有赖于QRS波的波幅(R波的波幅小于0.5mv不能正确有效 触发),严重心动过速(HR>150次/分),心动过缓和QRS波幅多变及室颤均可影响球囊反 搏效果甚至停搏。对于选择心电触发式的患者,应选择具有高尖正向R波的心电图,并妥善 固定电极。监测反搏波形,有利于及时发现导管移位或气囊破裂以及触发失灵[3] 。护理中要特别注意心电图的变化,这是我们术后监护的重要指标。本组中8例运用R波触发 球囊周期性启动,4例在术中因心动过缓而运用压力触发模式。

2.2 球囊导管的护理: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球囊导管有无打折、移位、脱落情况。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并嘱插管一侧肢体避免屈曲。传感器的位置必须与患者的腋中线水平( 即右心房水平),翻身时幅度不宜过大,下肢与躯体成一直线,避免术肢弯曲,注意气囊、 导管是否移位[4]。每次操作后检查球囊导管是否移位,同时协助做好X线摄片,确保导管正常位置。本组无1例发生球囊破裂或导管打折、移位、脱落等情况。在反搏治疗过程中,每班交接班前后均重新校正IABP导管压力装置为零,每小时使用肝素盐水加压 冲洗中心腔1次,每次不少于10s。如发现回血或血压波形阻力,立即抽取3~5ml血,并加压 冲洗15秒,确保IABP正常进行。给患者以安慰、鼓励,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反应,力求以最佳 的身心状态度过急性期。

2.3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观察和预防:随着IABP适应症的不断扩大,并发症的问题引起普遍 关注,在护理中尤其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本组患者中无一发生严重并发症。

2.3.1 下肢缺血:IABP的并发症中,下肢缺血的发生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末梢皮肤温度降低,颜色苍白及下肢疼痛、知觉和运动障碍。本组无1例发生下 肢缺血。护士应在病人返回病房时立即观察术侧下肢的血运并与对侧比较,每30min观察1次 ,连续4次,以后每2h 1次。保持导管通畅。加强下肢被动运动。避免停搏因素引起的血管 栓塞。及时处理各种报警,避免IABP不正常工作超过30min。拔除导管时应允许近端喷射少 量鲜血并由远端挤出一些血液,24h内仍应观察穿刺远端血运情况。

2.3.2 出血:出血是IABP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与穿刺引起的血管损伤,气囊的机械刺激 引起血小板减少和抗凝剂治疗有关。本组有1例血尿,减少抗凝剂后,血尿消失。护士应密 切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和血肿,皮肤、粘膜有无瘀斑、瘀点。各种注射后,穿刺点按压时间 应延长。警惕颅内、消化道及尿路出血。

2.3.3 感染:IABP术后感染可表现为穿刺点局部红、肿、热、痛和化脓,也可以表现为发热、败血症等全身感染。本组无1例感染发生。应保持病室的整洁,限制探视,及时更换 汗湿尿湿的衣裤并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换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监 测体温和血象。

2.4 撤IABP的护理:病情稳定则可停用,在撤气囊导管前,气囊需继续工作,以防止气囊上血栓形成。拔管前停用肝素4~6h,当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 AC T)降至200s以下时拔管,拔管后局部压迫15~20min,后用弹性绑带加压包扎14h,卧床24h继续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肢端血运。

3 小结

IABP术后,保证IABP正常工作是关键,护士应安置患者于正确卧位,保持导管通畅,正确处理各种报警。熟知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并采取措施预防,注意观察,发现并发症应及时处理。通过对总结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要点,以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达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通过以上护理,本组12例患者均及时应用IABP,术后IABP正常工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而出院。

参考文献

[1]Braunwaid M,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119-1120.

[2]王彬瑶.心脏病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3-257.

[3]王晓荣.IABP辅助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护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 :806.

[4]徐晓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要点[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2):199- 200.

上一篇: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的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篇:欧洲5维健康量表在评价PCI术患者护理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