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凭什么要“配合”记者?

时间:2022-08-22 10:27:59

易中天凭什么要“配合”记者?

刁难,揶揄,贬损,砸场子,发飙,自卫反击……

关于易中天在北京电视台的《非常网络》录制现场对两位主持人做了什么,每个围观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立场、价值观,选取合适的词汇加以概括,

我挑选了半天,却没找到能让自己满意的那个选项。似乎每个词都带有倾向性,都带有价值判断。事实上,简单作判断就如同主持人简单发问一样,是很愚蠢的。面对握有强势话语权的电视台,以及形象光鲜的主持人,受访者大多尽力配合。易中天之举引起巨大关注,恰恰因为他打破了电视台与受访者的既定关系,不按惯例行事。

易中天的这种“反常”举止,在我看来早有先兆。

6月27日,我恬然列席《南方周末》创刊25周年庆典晚宴,易中天是获邀嘉宾之一。当晚的主持人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蒋昌建,当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上的风云人物。现场嘉宾很多,蒋昌建只是简单地问了易中天几个例行的问题,可惜对方并不“配合”。

蒋昌建:请问您为什么会出席这次盛典?

易中天:为什么出席?他们请我来的嘛。

蒋昌建:那您参加这个活动感觉怎么样?

易中天:你能不能不问这种傻问题?……

平心而论,蒋昌建提的确实是典型的无聊问题。他学问不浅,而且只是临时客串一把采访者,遗憾的是,还是落入了某种程式化的采访思维中。

后来我问负责邀请易中天的《南方周末》文化记者张英,为什么其对蒋昌建的问题如此反应激烈。张英说,易中天出名后这几年,面对太多愚蠢问题,忍耐力接近了极限。易中天最反感动机猜测,无奈的是,他与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的碰撞,也被外界以不良动机揣摩,比如制造争议以提高关注度,比如和北京手炒作……

假如果真如此,我没看出易先生在《南方周末》晚宴上祭出此招的必要性。他应该是确实动了肝火,只不过,实在没必要如此刻薄。

作为长者,易中天某些现场言语超出了业务交流的尺度,有失厚道,舆论就此探讨一番,自是无可厚非。但我们不可回避的是,媒体人的尴尬真的是易中天的“不厚道”造成的吗’

王志是一个以不厚道出名的记者,在一些无关公共利益的人物对话中,他咄咄逼人,追问人性,我不觉得应该为此种新闻操作姿态喝彩。几年前,王志在《面对面》里与同样“不厚道”的易中天有过言语交锋,被许多人奉为对话类节目的经典。有何经典可言?无非是采访者预设立场,咄咄逼人,而受访者频频反击。尽管主持人控制了局面,没有陷入更大的尴尬,但对话中,还是时常出现经典的蠢问题。

王志会问:“他们为什么选择你,你觉得?”易中天的反驳是:“我可以不觉得吗?”

王志追问获得名利后的心态,又遭到易中天的反击:哎呀!我就奇怪了,这个媒体啊,包括平面媒体,也包括你们电视台,还包括阁下,怎么都关注这两个字,这难道就是当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吗?不会吧?

我也是一介媒体人,躬身自省,采访中也问过数不清的愚蠢问题,之所以没有遭遇林白、姜华的尴尬,要么是受访者“隐忍”了,要么是写稿时处理掉了。

除了习惯性地抛出蠢问题,更值得警醒的媒体倾向,其实是预设立场、“导演”进程。

收视率是魔鬼,这话没错,节目录制现场的机器一开转,电视人通常就魔鬼附体了。在名人访谈中。媒体一般都希望适度地“刺激”对方,达到某种交锋的、戏剧性的效果,争议性不是他们要回避的,恰是要追求的。无论《非常网络》还是《面对面》,易中天面对的其实都是这样的局面。绝大多数时候,编导对现场秩序都充满信心,认为一切都是可操控的。只不过,这次不幸遇到了“忍耐力接近极限”的易中天,导致了他们未必就会追悔莫及的麻烦,

前些天,许多媒体人都在纪念刚刚逝去的美国著名新闻主播克朗凯特,其实这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是面对新闻采访对象和受众的时候,保持了自己的卑微。我们目前缺少的,恰恰是这个。

上一篇:明星改了国籍还是中国人? 下一篇:规范学生发型别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