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思考

时间:2022-08-22 10:18:17

对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8-0182-0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自主、创新、拓展、实践、人文等关键词时时冲击着语文教师的心扉,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作业作为有效教学支撑的一种手段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 创新设计

0 引言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的全面协调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业问题逐渐成为焦点问题。作业需要创新已不容置疑,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性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下面就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谈点个人之见。

1 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策略

1.1 注重作业的“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去完成作业。也只有学生对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完成作业这一活动之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小学生对作业感兴趣呢?我们认为教师在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后,结合小学生实际可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1.2 注重作业的“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能力得到释放,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师就必须在“自主”做作业上下功夫。

1.3 将语文作业融入实践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长期以来,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笔者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内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

1.4 创新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讲,一个有趣的作业形式往往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作业形式往往是机械地抄写、背诵,这种作业形式过于呆板乏味,学生很难提起对作业的热情和兴趣,更不用说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很多学生都是为完成作业而作业,而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在作业形式上有所创新。具体如下:

(1)看、读、写的结合传统的作业形式只是背和写的结合,新的作业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或电视节目,让学生写一篇简单的观后感。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仅能调动学生的读写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事物的自我主观评价的能力。而且这样的作业形式趣味性强,作业展现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看、读、写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以读写为主看为辅的作业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新奇,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

(2)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可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语文作业进行结合,鼓励学生制作手抄报、画报。这种形式的语文作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语文的学习并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更多地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审美力等各种基本能力。手抄报、画报形式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对各种语文知识综合利用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阅读笔记,调查报告书籍的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涉猎更多的文化知识,我们在教育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时不是仅仅让他们学会课本里的知识就好,更多的是要将语文的学习放到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发现语文知识。比如,让学生做调查报告形式的作业,将对学生了解社会起到很大作用。比如在学习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后,可以让学生对学校附近的污染情况做一个调查等等。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了解社会。这样的作业形式就摆脱了学生只坐在家里的现状,走出去的作业形式将使学生学到更多。所以说,改革小学语文作业的形式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语文作业形式的改革,学生调动听觉、视觉等各个感官来完成作业,这是传统作业形式所无法企及的。同时,作业形式的创新性,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在课本之中,而是对绘画、音乐、电视等各个领域有所涉及,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作业形式更加适合作业设计的发展趋势。创新的作业形式使得作业内容更加有趣,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5 作业内容的个性化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作业的内容要多样化,既要有基础作业,又要有综合作业,还要有提高作业。要让作业的内容具有阶梯性,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相应难度的课外作业,减轻学生作业的压力。这种作业,比较好地体现了“自主性、分层性、实践性、适量性”,把选择的自大胆地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这样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2 总结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有趣、面向全体、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不断地关注,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红.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设计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2]杨世武.语文作业设计类型探究[J].教育艺术.2012.

[3]褚明妍.创新作业设计,让学生最大限度发展[J].教育艺术.2011.

上一篇:浅谈如何优化小学蒙语文阅读教学 下一篇: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