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8-22 09:30:49

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60例儿童分泌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取2009年3月-2010年5月于本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住院部就治小儿患者60例,其中单耳患病23例,双耳患病37例。采用药物治疗(头孢克洛分散片、盐酸西替利嗪糖浆、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鼓膜穿刺、咽鼓管吹张法联合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声导抗测试、骨气导差的改善情况。结果 本实验治疗效果统计:43例(80耳)显效(82.47%),15例(15耳)有效(15.46%),2例(2耳)无效(2.06%),总有效率达97.93%。无呼吸道及其他不良反应,未见化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综合药物、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排空中耳,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 儿童;中耳炎;分泌性;疗效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OME),多因感染、免疫机制紊乱、咽鼓管功能异常,以耳部胀闷阻塞感、耳痛、耳鸣、听力功能减退、鼓室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中耳的化脓性和非化脓性炎症反应。积液多为漏出液或渗出液,也可表现为混合液,本病也称卡他性中耳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耳鼻喉疾病中高发,起病隐匿,诊断困难,常常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迁延不愈遗留听力障碍。本病好发于6个月-4岁儿童,1-2岁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阶段。笔者研究60例(97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针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声导抗测试、骨气导差等作对比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于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住院部就治小儿患者60例(97耳),其中单耳患病23例,双耳患病37例。男20例,女40例,年龄4-13岁,平均6.5岁,病程7-60天。5例伴有感冒1周,10例伴有双侧Ⅰ度扁桃体肿大。纯音检测:其中中度传导性耳聋45例,轻度混合耳聋7例,例行纯音测听气骨导差均在10dB以内,声导抗鼓室图为平坦型(B型)(73耳)40例,高负力型(C型)(24耳)20例。

1.2 诊断依据 ①耳痛、耳鸣、耳部胀闷阻塞感、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②鼓气耳镜检查:淡红色充血、淡黄色,或见气液平面;③例行纯音测听为传导性或混合型,气骨导差均在10db以内。声阻抗图为平坦型(B型),或高负力型(C型)。

1.3 治疗方法 ①药物:入院常规服用抗生素(头孢克洛分散片),剂量按儿童体重20-40mg/kg/日,分3次,联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糖浆3ml/d,治疗1周,6岁以上儿童同时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雷诺考特),每鼻孔2喷/次,一天三次;②鼓膜穿刺抽吸法:用75%酒精涂擦外耳道及鼓膜表面,消毒3次,2%利多卡因棉片平铺于鼓膜表面麻醉,在鼓膜紧张处进针,抽出液体后注入抗生素0.01-0.03ml行局部治疗;③咽鼓管吹张治疗:于穿刺后第二天,先行呋麻滴鼻液,3滴/次,3次/日,一日后清除鼻腔内分泌物,保持咽鼓管通畅,连续吹张3-4次,配合鼓膜穿刺治疗2-3天。治疗周期3周。

1.4 治疗标准 显效:耳胀闷阻塞感消失,耳痛、耳鸣消失,双耳听力完全正常,纯音听力测试气骨导差消失,鼓膜检查颜色、形态恢复正常,活动度正常,声阻抗图转为A型或B型;有效:耳胀闷阻塞感和听力下降等改善,耳痛减轻,耳鸣次数减少、强度减轻,纯音听力测试气骨导差在10dB以内,鼓膜检查颜色恢复正常,活动度良好,声阻抗图转为C型;无效:临床症状和听力无改善,纯音听力测试气骨导差无变化,声阻抗图仍为B型。

1.5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所有统计学计算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完成。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以P

本实验60例(97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经过3-5周常规治疗(药物+鼓膜穿刺+咽鼓管吹张)后,43例(80耳)显效(82.47%),15例(15耳)有效(15.46%),2例(2耳)无效(2.06%),总有效率达97.93%,无呼吸道及其他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 论

儿童是OME的好发人群,本病好发于儿童免疫机制低下阶段,由于本病发病时患耳听力功能减退,另耳听力正常,小儿表述不清,患儿初期多表现为反应迟钝,临床常不能及早诊断,延误治疗,导致患儿失聪[1]。中耳是天然的免疫防御屏障,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毒或细菌影响纤毛运动功能,导致咽鼓管清扫能力降低,致病菌进入中耳,诱发非化脓性炎症反应,从而影响听力传导[2]。目前我国对于SOM仍坚持综合治疗为主,主要以控制感染、减轻咽鼓管炎性水肿、改善中耳通畅状态、促进液体吸收为目标[3]。本组60例(97耳)患儿,经药物、鼓膜穿刺、咽鼓管吹张法联合治疗,安全有效。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头孢克洛分散片)可迅速控制感染,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雷诺考特)和盐酸西替利嗪糖浆主要用于消除局部炎症,改善局部过敏状态,呋麻滴鼻液缓解黏膜充血、炎性水肿和阻塞感;鼓膜穿刺治疗科负压吸引并清除积液,减少致病菌对中耳的刺激;咽鼓管吹张法主要是促进中耳吸收液体,保持中耳通畅[4]。

综上所述,采用药物、鼓膜穿刺抽吸法、咽鼓管吹张法联合治疗疗效显著,门诊即可完成,患儿和家属接受度高,对于治疗初期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来说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蓓,李乃麟.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5,13(4):296-298.

[2] 郑芸,孟照莉,王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摘要)[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4):190-192.

[3] 姚聆清,陈建,沈洋,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63例治疗分析.山东医药,2005,45:68.

[4] 倪道风.关注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2):881.

上一篇:浅谈耳鸣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创伤骨科内固定物失效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