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习惯

时间:2022-08-22 08:41:56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习惯

孩子的学习,我觉得,习惯在前,方法在后,习惯有了,方法也就有了。孩子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

我的女儿今年上六年级,她不是一个聪明孩子,但数学成绩很好,这就得益于一个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下面我就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数学学习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培养孩子认真阅读数学课本

数学的学习,应注意培养孩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孩子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孩子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她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孩子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思考。随着孩子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孩子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再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一)做题时,首先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二)教会孩子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孩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孩子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首先要注意激发孩子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孩子思考的问题,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孩子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孩子在引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孩子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示的意义,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留给孩子充分思考时间,启发他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孩子积极动脑。(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孩子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作业反映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孩子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必须独立完成作业,这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有耐心,有恒心,有爱心,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引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上一篇:浅谈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下一篇: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水粉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