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欧洲当翻译

时间:2022-08-22 08:16:18

我在欧洲当翻译

在德国交换学习的半年时间中,我的收获颇多。而最令我难忘也最精彩的回忆,则要数那次给一个特别旅行团当“全职”翻译的经历。

2012年5月初,正是德国及整个中、西欧最美的时节。淅淅沥沥的小雨挡不住太阳扑面而来的温暖,整个欧洲都弥漫在青草浓郁的香味中。一惯热爱运动的德国人纷纷走出家门,环绕着美丽的莱茵河慢跑或散步,这似乎是高大健壮的德国人最喜爱的一项运动了。月初,得知爸爸将跟随一个旅行团来欧洲开会考察,我的心中更是激动,早早地便把所有的课程调整好,专门腾出一周的时间来全程陪伴他们。

这一天,来自家乡的亲人们到了。虽然这个旅行团里的成员大多都是50多岁的人了,可是近10天的相处,我却一点也感觉不到有代沟,彼此相处得非常和谐。十几天的时间里吃喝住行没有一刻离开过他们。当他们的随行翻译,不仅让我有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翻译体验,更让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包括那些成功人士特有的睿智和坦率。

第一站:德国德鲁巴国际印刷及纸业展览会

德鲁巴国际印刷及纸业展览会是全球印刷界的盛会,于2012年5月3日到5月16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德鲁巴展览会由德国印刷机械和设备商协会及德国印刷油墨生产商协会联合举办。从1951年开始,每四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一届。该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印刷展览会,被誉为印刷界的“奥林匹克”。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专业知识的我,便直接随考察团来到了柯达公司的展览区,听专业人员介绍着他们的机器,时不时地还会遇到一些友好的外企高管人员。因老爸的考察团无人懂德语,我这个“专业人士”便自然地成了他们的导游及翻译。在德国的每一天里,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叔叔阿姨们点餐、问路,简介有关德国历史与风俗。这活儿说得简单,可真要安排这么多人一起吃喝行住,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当然这其中的乐趣也是无人能体验到的。

第二站:德国第四大城市——科隆

科隆是德国西部莱茵河畔的重要工业城市,也是德国的第四大城市。这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现代化气息极强的大都市。她以一座哥特式大教堂闻名于世。屹立在莱茵河边的科隆大教堂高157米,有两座哥特式尖塔,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双塔教堂。而我因为正在科隆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生活,所以对这里也颇为熟悉,给他们介绍相关的知识还是绰绰有余的。吃过早饭后,我们的第一站便是著名的科隆大教堂。站在横跨莱茵河的奇美的“锁桥”上,我给大家讲解了科隆大教堂的由来,并且带着人们进行了短暂的参观游览。

第三站:自行车王国——荷兰

2012年复活节,学校有4天假期,我便和同学一起去了著名的郁金香之都荷兰。那时的郁金香正值盛开之际,火车所经过的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花田,如同进了花的海洋一般。这次再次陪同爸爸他们这个团队来到美丽的荷兰,我的心里更添了一份特别的亲切。平坦是荷兰地形地貌最突出的特点,国土面积的一半海拔都低于1米,很多地方甚至低于海平面,这也恰恰形成了荷兰最壮观的景象。曾经的“海上王国”如今多了一份平静,多了一份安宁。荷兰使用荷兰语,因为深受日耳曼语言的影响,所以有些荷兰语也是能听得懂大概意思的。出了德国,就要用英语和别人交流了,这时我才真正地发现,英语在世界语言中的“霸主地位”是无人能敌的。这个世界通用语是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共同的交流方式,并且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好在自己有多年的英语功底,所以,这一段行程的翻译工作还算可以完成。不懂英语的老爸,凭着他的感觉给我打了个8分,同行的叔叔阿姨们纷纷赞同。

事后,我问起老爸,对国外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他对我说,国外人都太热情了。是啊,我们口中的“老外”,即便对那些语言不通,没办法交流的陌生人见面都会打声招呼,说句"hello"。虽然只是一声小小的问候,却渗透着他们的热情与祝福。有次我去问路,一个刚下班在等城铁的荷兰人给我指了路以后看我还是一脸茫然,便二话不说领着我往前走,把我带到了我要找的地方,然后自己再去城铁站。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深深被这些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感动了。

第四站:浪漫之国——法国

法国,是一个无论从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上,都可以带给世人强烈震撼的国度。无论是在宗教上、艺术上,还是人文等各个方面,它都深受法兰西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这次法国之旅中,我们不仅深深地感受到了法国的浪漫与温情,更感受到了一份历史的庄严与凝重。

首先是宗教。法国是以基督教为主的国家,基督教的主神是耶稣,另一个便是圣母玛利亚。全法各地都有圣母院,但最为知名的莫过于因雨果的同名小说而著称于世的巴黎圣母院了。这个前前后后共花了近两百年的时间才建成的世界著名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每一个大门及侧面都布满了精美的雕塑,虽历经了七百多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宏伟壮美。

其次是法兰西的民族精神,它可以浓缩为三个词:自由,平等,博爱。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独立一百周年时,法国人民送给美国的礼物,现已成为纽约乃至整个美国精神的象征。正是这三个词昭示着这个民族深入骨髓的骄傲,也培养了他们这个民族的浪漫与不屈。也正是对自由与民主的不懈追求,才有了一次次的革命与复辟,复辟再革命,直到成立了法兰西民主共和国。

最后要说说法国人了。法国人骨子里渗透着骄傲、浪漫与不屈。在法国旅游的日子里,这种法兰西式的傲慢处处可见。无论是地铁、车站,还是商场、银行,极少见到英文,听到其他的语言。绝大多数法国人不讲英文,无论向谁问路,回答你的一律是法语。这便难为了我一回,但好在凭着我的刻苦与努力,我这个“翻译”还没有让团队给“开除”了。高雅醇香的红酒,塞纳河上驶过的船只,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诉说着法兰西民族丰富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到这里,我的十天翻译工作基本结束。送走这批特别的团队后,我坐在从法国回德国的火车上,眼里掠过的是绿茵茵的草地和亲切的家人。回忆起这十天的点点滴滴,翻译的角色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中西文化的不同。

最后感谢老爸,感谢团里的叔叔阿姨,感谢你们让我有这十天特别的人生体验与学习经历。

上一篇:生态对话,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下一篇:雅各布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