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刮除植骨术治疗股骨干良性骨肿瘤后早期发生病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

时间:2022-08-22 08:11:03

肿瘤刮除植骨术治疗股骨干良性骨肿瘤后早期发生病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

[摘要] 目的 探讨刮除植骨术治疗股骨干良性骨肿瘤后早期发生病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53例股骨干良性骨肿瘤行刮除植骨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早期病理性骨折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术后早期病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窗缺损长/宽比和肿瘤学分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股骨干;良性肿瘤;刮除植骨术;病理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 R7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2-193-03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fettage and bone grafting in treatment of femoral benign bone tum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pathological fracture

SUN Zhanquan

Surgical Department, Langtian Town Hospital of Lechang City, Lechang 5122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fettage and bone grafting in treatment of femoral benign bone tum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pathological fracture.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3 cases with femoral benign bone tumo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fracture group and non-fracture group.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pathological fracture were analyzed. Results Results of single-factor analysis showed length/wide of bone defect, oncology classific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 Femoral shaft; Benign bone tumor; Cufettage and bone grafting; Pathological fracture

病理性骨折是指因骨骼本身的病变而导致的骨折。常见的原因有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是导致病理性骨折的最常见的原因[1]。刮除植骨术是治疗股骨干良性骨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在刮除肿瘤的同时,也降低了骨强度,容易导致术后病理性骨折,影响患者的预后。在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上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干良性骨肿瘤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均采用肿瘤刮除植骨术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外固定进行保护。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病理性骨折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其中骨折组15例,占28.3%。所有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均无严重的暴力致伤史,主要的骨折原因为:翻身或者坐起时无负重移动患肢导致骨折者8例,患肢负重行走或者额外负重时发生6例,滑到1例。骨折组共15例,其中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龄(41.7±13.1)岁。其中内生软骨瘤6例,骨化性纤维瘤3例,软骨黏液性纤维瘤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嗜酸性肉芽肿、软骨母细胞瘤各1例。手术到骨折发生时间平均(23.7±4.9)d。其中自发性暴力7例,功能性暴力7例,轻微暴力1例,无严重暴力患者。3例患者在发生骨折时未佩戴保护支具,3例患者患肢负重导致骨折,归入患者因素,占40.0%,4例患者在支具保护下无负重行走发生骨折,5例患者支具保护下膝关节功能锻炼导致骨折,归为医务工作者因素,占60.0%。骨折均为A1型,无神经及血管损伤。3例患者未发生骨折移位,采用牵引、夹板外固定等保守治疗,12例患者发生骨折移位,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异体颗粒骨植骨术治疗。术后随访评价,全部骨折愈合。非骨折组38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38.9±12.8)岁。其中内生软骨瘤10例,软骨黏液性纤维瘤9例,骨化性纤维瘤

表1 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组别 n 肿瘤绝对宽度/相应区域

骨干横径(%) 骨窗缺损宽度/相应区域

股骨外径(%) 骨窗缺损长/宽 骨窗缺损形态

(类圆形/矩形) 肿瘤学分级

(潜伏期/活跃期/侵袭期)

骨折组 15 45.8±9.1 28.3±4.0 4.2±0.7 7/8 1/7/7

非骨折组 38 43.1±8.8 27.5±5.3 2.5±0.3 22/16 23/11/4

t 0.997 0.527 12.472 0.636 14.652

P >0.05 >0.05 0.05

表2 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变量 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值 P OR 95%CI

骨窗缺损长/宽 0.634 0.322 4.164

肿瘤学分级 0.413 0.142 3.318

8例,非骨化性纤维瘤7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和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术后随访异体骨和宿主骨愈合良好。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回顾 回顾性总结骨折组和非骨折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总结骨折组主要的骨折类型。

1.2.2 相关因素分析 研究显示[2]肿瘤体积/瘤段骨体的比例、肿瘤学分级、骨窗缺损等是良性骨肿瘤术后发生骨折的预测因素。本研究选择肿瘤绝对宽度/相应骨段骨横径的比值、骨窗缺损宽度/相应区域骨矢状径的比值、骨窗缺损长宽比值等间接判断肿瘤体积/瘤段骨体的比例,并结合其他相关预测因素进行分析。(1)根据术前股骨干螺旋CT结果冠状位重建后,计算肿瘤绝对宽度/相应骨段骨横径的比值;(2)根据术后正侧为X线检查结果,计算个缺损长宽比以及骨窗缺损宽度/相应区域骨矢状径的比值;(3)骨窗缺损形态分为类圆形和矩形;(4)肿瘤学分级根据组织学诊断结果分为潜伏期、活跃期和侵袭期;(5)致伤暴力从小到大分为自发性暴力、功能性暴力、轻微暴力和严重暴力;(6)骨折诱因分为患者因素和医务工作人员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2 结果

2.1 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窗缺损长/宽比和肿瘤学分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经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窗缺损长/宽比和肿瘤学分级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见表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窗缺损长/宽比和肿瘤学分级与股骨干良性骨肿瘤患者性刮除植骨术后发生早期病理性骨折具有相关性(P

3 讨论

骨良性肿瘤容易发生与于骨干近端,常见的有良性肿瘤包括骨母细胞瘤、骨样骨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骨软骨瘤、软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等。股骨干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选择主要根据肿瘤的病理诊断、骨质破坏情况、软组织情况以及是否发生病理性骨折等进行选择,手术方法主要有肿瘤切除、肿瘤刮除、肿瘤刮除+植骨、肿瘤刮除+植骨+内固定、肿瘤扩大切除+人工假体重建术等,肿瘤刮除+植骨术是常见的手术方法。

病理性骨折是指因骨骼本身的因素而发生的骨折,常见的病因有骨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骨质疏松、内分泌疾病、骨发育障碍等[3-5]。股骨干良性骨折性肿瘤刮除植骨术后,因局部的骨皮质缺损等原因,患者术后会出现病理性骨折。刘冰等[6]对下颌骨矩形切除后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曲线形截骨的生物力学结构较好,术后发生骨折率低于直角形截骨的患者,另外动脉血供、剩余下颌骨高度对术后病理性骨折具有一定的影响性,说明术后局部血供和剩余骨量与术后病理性骨折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有研究显示,肿瘤体积和瘤段骨体积的比值[2]、致伤暴力特点、骨窗缺损的形态等是影响术后病理性骨折的常见原因。肿瘤体积大,与瘤段骨体积比值大,则刮除的骨质多,剩余骨量相对较少,因此容易发生骨折。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肿瘤绝对宽度与相应区域骨横径的比值、骨窗缺损宽度和相应区域骨矢状径的比值、骨缺损的长/宽作为间接反映肿瘤体积和瘤段骨体积的比值。有研究认为,当骨肿瘤的直径/骨直径达50%~75%时,肿瘤刮除术后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在本次研究中,两组肿瘤绝对宽度/相应区域骨干横径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常当肿瘤直径达骨干外径50%时,因骨皮质的约束,肿瘤常常纵向继续扩大,而横向生长受到限制,宽度相应受到限制。肿瘤的长度和厚度决定骨窗的长宽,骨窗造成骨皮质缺损,破坏了骨干的完整性,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在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骨窗缺损宽度/相应区域股骨外径比值没有差异。这可能是因为骨皮质的影响,肿瘤在髓腔内的位置差异较小,手术中骨窗的宽度并不需要太大就可以充分暴露肿瘤矢状面的边界,因此两组患者并没有差异。在本组研究中,两组骨窗的长宽比值比较有显著差异,骨折组平均骨窗缺损的长宽比超过了4倍,而非骨折组低于3倍。有研究认为,当骨窗缺损的长宽比值>4倍时,就显著增加了术后病理性骨折的风险。刘冰等[6]的对下颌骨的研究结果认为骨窗缺损的形状影响到了术后的病理性骨折。但是在本次研究中,两组骨窗的形态分布没有显著差异,可

能是因为当骨窗的大小已经影响到骨干整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时,形态就再是影响术后病理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对活跃期和侵袭期的治疗需要扩大切缘,以预防复发,扩大切缘,增加了骨缺损,从而增加了术后病理性骨折的风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险。在本次研究中,骨折组以活跃期和侵袭期的比例较高,而非骨折组以潜伏期的比例最高,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肿瘤学分级是影响术后病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7-10]。

综上所述,影响股骨干良性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后早期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骨窗缺损长/宽比值大、肿瘤学分级中活跃期、侵袭期。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给予预防。本研究不足之处是观察例数较少,纳入研究的相关因素可能还不够全面,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 马晓程,杨彬,彭明.骨水泥填充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5):458-460.

[2] L.M.Jeys,R.Suneja,G.Chami,et al.Impending fractures in giant cell tumours of the distal femur: incidence and outcome[J].Int Orthop,2006,30(2):135-138.

[3] 罗仁峰,何安兵,陈春洲.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治疗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4):334-337.

[4] 张昌茂,陈祖星,刘国铭.经皮微创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病理性骨折26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1):36-37.

[5] 罗雷茗,鲁晓波,葛建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良性病变并病理性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1):21-24.

[6] 刘冰,张文峰,贾玉林,等.下颌骨矩形切除术术后并发病理性骨折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3,19(1):42-44.

[7] 何玉明,李良平,张海琳,等.以骨转移症状首发的肺癌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1):23-26.

[8] 孙春汉.恶性骨肿瘤的不同保肢手术方法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33-34.

[9] 张佩芬.2773例创伤性骨折年龄组及其病因分析[J].现代医院,2002,2(6):8.

[10] 黎清波,王欣,龚平.原发性锁骨肿瘤和肿瘤样变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9,2(3):66-67.

(收稿日期:2013-09-06)

上一篇:让“学案导学”点亮语文课堂 下一篇: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