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笑和表扬

时间:2022-08-22 06:42:31

用微笑和表扬

“噔、噔、噔”,我抱着学生作业,走在教室外的走道里,此时教室里嘈杂一片,有的学生趴在地上玩卡片,有的学生在大声说话,有的学生已经拿好课本放在桌子上的一角,这一幕幕,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周老师来了,周老师来了”这个不大不小的男童音传入我的耳朵里。我的左脚刚迈入教室,里面景象全变了,每个学生安安静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个个对着我行注目礼,我只身走到一个男生身旁,向他伸出手掌,这个男生低下头,把握在手里的卡片放在了我的手心里,然后拿着书本站在教室的后面;“胡文康,程思梦起立,刚刚没听见上课铃吗?在教室里面说什么这么开心呀?”两个人低着头,也拿着课本站在了教室的后面。于是我走上讲台翻开一个学生的练习册,用着不高不低的声音说到:“涂文杰,起立,请你上来在黑板上写‘谈话’两个字”,不出我所料,跟练习册上的一样,写的是“淡话”,顿时火冒三丈,说:“昨天上课你的耳朵打蚊子去了吧,老师把这个字强调了无数遍,全班就你一个人写错,下课后把这个字写10遍。”他转身低头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继续说到:“明天学校有很多老师会来我们班听语文课,你们回去好好预习第15课《画风》,如果明天谁出了差错,就罚抄写生字!”此时坐在最前面的学生嘀咕着:“老师一瞪眼,就知道没好日子过了。”我用力瞪着这个说话的学生,他识趣地低下脑袋!于是我开始了今天的课程“同学们,把书打开169页,跟着老师一起念13课生字……”

在学生的眼里,我是一个严厉的老师,也可以说是一个难以接近的老师,这可能与平时的教学有关,我一直都觉得“身教重于言传”,要以一个严厉认真的形象站在讲台上,严格要求学生,但是换来的却是学生的疏离。其实有时很羡慕其他的老师,学生看到他们会很亲近的问好,有时会开个小小的玩笑,于是有的时候会问自己:自己坚持的信念难道不对吗?这个问题一直到我上“课内比较学”时,才让我顿悟!

还清晰的记得那天上课的情景: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画画吗?(喜欢),但是老师有一个疑问,你们会画风吗?(不会)一个学生道:风看不见,摸不着,是画不出来的!那今天老师就请来三个小朋友,他们就会画风……课程就这样一直顺利的上着,学生们也积极的配合着,直到拓展部分时,我突发奇想问到,“如果要你画风,你会怎样画呢?”面对着突如其来的问题,学生们面面相觑,下面没一个人举手,等了几十秒,冷汗直冒,心想:“这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看我下课怎么收拾你们。”正当我准备自问自答时,有一个小手胆怯的举起来了,我一看,这不就是平时不爱写作业,爱讲话的涂文杰吗?心里咯噔了一下,他能行吗?到底要不要点他起来回答问题呢?看见后面黑压压的一群老师,心想:就试一试吧,不能冷场了。于是说到:“涂文杰你来说说看”,他慢慢的说到:“老师,我可以画女生的头发被风吹起来了。”我不可思议的瞪着他,他看着我蹬他,慢慢的低下脑袋,于是我缓过神来对着全班说:“给他一点掌声,表扬他回答正确。”我微笑着看着他说:“请坐,今天你真棒!”课内比较学就这样惊险的上完了。

下课后,我走到涂文杰的身旁,微笑着轻声说到:“今天表现很好,希望你继续保持。”他腼腆的笑了笑。我问到:“老师是不是有时候特别严厉,你们不敢亲近老师?”他点点头说到:“老师,我喜欢今天上课的你,你今天的笑容比平时多多了!”我脸红着走出教室。坐在办公室细细的想了一番,今天上“课内比较学”的情景,笑容好像是比平时多了一些,于是决定:把批评加一些表扬,把严厉加一些笑容,看看效果如何。在后来的上课情况看来,效果果真比平时要好一些: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学生在我面前的话语也变多了,跟我说小秘密的学生也有了。适当的微笑添加适当的表扬,效果还真不错!

是这次“课内比较学”让我顿悟,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沉浸在极富“激情”在课中,如何体现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是这次“课内比较学”让我顿悟,严厉对待学生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不能过于的严厉,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变通,该严厉的时候就不能嘻嘻哈哈,该表扬时就不吝啬自己的夸奖之语,这永远在我心里:适当的微笑添加适当的表扬,课堂将生动活泼!

也是孩子们让我自我反省,让我了解到他们需要老师的微笑与激励。教育家杜威先生曾经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教育不但需要丰富经验的教师,指引着孩子们前进的道路!然而,大多时候都需要教师有一个“空杯”心态,我们需要内心的空间去盛装这无尽的学问!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不仅仅要从书本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向身边的人学习经验,“课内比较学”给了我们认识自我,反省自我的机会!

虽然“课内比较学”形式上是结束了,但是其精神力量一直指引着我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丰富自我的经验及学识;留给我们的是教学上的认知及体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要我们做好孩子们的指路明灯,让他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

上一篇:“比访同行”让我们坚定前行 下一篇:让阅读照亮学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