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干部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时间:2022-08-22 05:34:03

试论高校干部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摘 要:高等学校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工作。本文阐述了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的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培训

收稿日期:2007―10―25

作者简介:程焰(1968―),女,汉族,湖北省孝感县人,湖北师范学院副研究员,大学学历,主要从事党建工作研究。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并制定了《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加强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是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学习型社会”是指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都在不断学习中实现自我完善的理想状态的社会。建立学习型社会有“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政府”等几个基本条件。高校作为一级基层组织,要率先倡导人人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并为全体教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努力成为“学习的组织”。高校干部要根据高教事业的发展、社会和自身的需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学习的个人”。

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是应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随着高校扩招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特别是新的管理理念的确立,新的管理制度的相继出台,高校干部的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比如,教育部新颁布了《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有许多新思想、新内容,如果干部不加强学习,继续按照旧思维、老习惯开展管理工作,必然会出现管理缺位或越位现象,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屡屡发生的学生状告学校管理侵权的案件,而且多数以学生胜诉告终的现实,已为高校的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及时地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主动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确立新理念,将会严重影响高校管理水平,制约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二、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建立了一支比较过硬的管理干部队伍,高职称、高学历干部显著增加,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明显改善,但是干部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工作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育培训渠道存在“单一化”缺陷。党校是当前高校管理干部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的主渠道,对于广大干部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党性锻炼、拓展理论视野、树立战略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与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巨大需求相比,与广大干部参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的多样化需求相比,目前各级党校的教学资源相对紧缺,培训能力显得较为单一和不足。同时由于教育经费的紧缺,相当一部分管理干部很少有机会走出校园,进行集中的学习和培训。

教育内容上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忽视综合业务能力培养的倾向比较明显。目前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都重视抓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干部知识更新和综合业务能力培养方面的培训十分有限,举办的学习班周期较短,课程设置较单一,针对性、实用性、创新性不够,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需要。

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凸现了管理干部的工学矛盾。近年来,高校实行机构精简和干部竞岗聘任制的明显效果是激发了干部的竞争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了干部“在岗位上学习、从工作中提高、在探索中创新”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效率、降低办学成本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岗位聘任机制也使原有的干部“工学矛盾”更加凸现出来,大多数干部只有通过不脱产或半脱产来参加学习,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工作精力有所分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从间接或长远来看,会导致干部队伍建设缺乏持续性。

目前,高校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制度上有依据,时间上有安排,经费上有保障。但高校对管理干部继续教育明显重视不够,重一线教师轻管理干部的倾向十分明显,存在着“五少五多”现象:一是管理干部进修较少,一线教师进修较多;二是专职干部进修较少,双肩挑干部进修较多:三是管理业务类进修较少,非管理类专业科目进修较多:四是普通干部进修较少,领导干部进修较多;五是实践培训较少,理论进修较多。

三、加强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建议

要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适应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挑战,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塑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队伍,已经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针对当前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切实增强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广度、力度和深度:

第一,建立综合培训网络,发挥多种培训渠道的优势效应,在增强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广泛性上下功夫。

首先,自我挖潜,立足于校本培训和自学。“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自己发起、组织、规划,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直接指向的培训活动。采用“校本培训”模式对高校干部进行培训是现阶段最经济、实惠、有效的办法,校本培训要有针对性,注意解决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把专家授课、集中研讨和课后自学结合起来,整合各类教育培训方式的长处,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自主性、灵活性、便捷性,调动参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其次,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除了要抓好常规形式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等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实施“网络继续教育”工程。高校校园网络的方便、高效、快捷,非常适合干部在职在岗学习,干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在工作之余从网上点击相关内容进行学习。

第二,将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纳入高校干部培养、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的全过程,在增强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强制性上下功夫。

高校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将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纳入高校干部培养、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的全过程,抓好制度建设。一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出台宏观制度,保证权威性;另一方面,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制度,具有可操作性。高校组织人事部门要针对学校各部门的情况和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地安排好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制定干部队伍年度进修培训的详细计划,对进修人数、目的、要求、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使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健全学员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建立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科学设置培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合理设定相应学分,学员必须完成学分。

完善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情况与干部的上岗、考核、提拔、任用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不经初任培训不能上岗,不经任职培训不得转正。坚持述学、评学、考学相结合,对学习优秀并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补训;对完不成教育培训任务或学习效果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批评,并在选拔任职方面给予限制。

完善教育培训工作考评制度。对组织人事部门,重点考评落实有关培训规划、制度和任务的情况,培训组织实施及效果情况等。对培训机构(党校等),重点考核办学方针、培训质量、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严格奖惩,并提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定期对党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业绩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

第三,以能力建设为主线,突出教育培训重点,改进方式方法,在增强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深层性上下功夫。

以人为本,按需施教,这是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内在要求。高校党组织要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塑造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要根据干部的自身特点和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因需立项,实行“菜单式”教学。

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这是干部教育培训目标的要求。高校要牢固树立使被培训者得到全面发展的理念,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和健康道德素质,使广大干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管理工作中去。要将干部的能力培养贯穿到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实现教育培训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是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的要求。高校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围绕推进依法治校、深化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的工作主题开展教育培训。要紧密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干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参考文献:

[1] 王代言.浅谈高校干部教育培训[J].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党校学报,2004,(2)87~89.

[2] 施亚东.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若干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22~124.

[3] 杨永欣.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3)27~29.

[4] 延进军,边久民.关于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76~379.

上一篇:中外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比较及启示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方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