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构建“精神高地”应抓九大突破

时间:2022-08-22 04:52:20

石培华,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导,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中国旅游业“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专家组组长、执笔人。主持国家重大旅游规划及研究课题20余项、省级旅游规划20余项、重点旅游区和旅游城市规划80余项。

在国务院2号文件出台、贵州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战略背景下,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打造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这个重大命题。但如何才能真正构建贵州的文化和精神高地?我认为应该抓住当下6年这黄金发展期,从以下九个方面入手。

走出边缘思维,强化文化自信。长期以来,贵州的文化价值一直被低估,许多人想象不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创建会与贵州联系在一起。对贵州文化价值发掘和传播不足,存在边缘思维,还缺乏文化自信。因此,贵州要把国务院2号文件的政策贯彻到实处,抓住明年贵州建省600年的机遇,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加大对贵州文化的宣传,实施强力营销,让世界聚焦贵州,让世界关注贵州,让世界向“黔”看,迅速提升贵州影响力,彰显贵州引领未来的价值。建议明年举办两个大活动:一是举办“贵州:引领未来——后现代贵州新价值”论坛;二是“贵州名人论坛”。对外塑形象、对内聚精神,推广贵州文化的精神高地。

破除文化劣根性,做到文化自觉。贵州的落后,根本原因在于思维的落后,要深刻反思文化的弱点,克服文化的不足。贵州文化要破除洞穴文化的屏蔽效应,从洞穴成为洞天,形成海纳百川的宽广气魄,注重优化投资环境,整合多方资源为我所用。贵州文化要破除夜郎文化的颓废效应,从苦熬走向苦干。贵州文化要破除地域的固步自封效应,从和谐走向合力,协同共进,共建共享。贵州文化要破除酒文化的迷醉效应,从人情迈向法制,从效劳迈向效率,打造秩序社会、法制社会。

五化推进贵州文化和精神高地建设。一是要大众化发展;二是要特色化发展;三是要产业化发展;四是要国际化发展,文化市场运作模式符合国际惯例,文化开发与经营有外国公司进入,文化产品设计适应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文化企业的服务、运营、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提升国际感召力,形成国际视野。五是要品牌化推进。

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文化灵魂。目前,贵州文化创新不足,产业化不够,现代商业文化与地域特色文化还有待进一步结合。贵州烟草、贵州茅台,贵州名茶等贵州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应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依托文化打造产业品牌,依托产业打造文化载体,形成经济优势,发挥支撑力和引领性。

挖掘文化特性 打造文化精品。贵州文化的精髓是长征文化、多民族文化的多彩和谐等,对这些文化要采取申遗等手段,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适应国际文化交流需要的精品文化线路。此外,王阳明 “寻找灵魂、心灵回归”之路;徐霞客的“亲近自然、对话圣灵”之路;以及激情红色体验的长征之路等,共同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文化产品体系。

利用新媒体,思考信息化和新媒体时代对贵州价值的传播和演绎。充分利用移动通讯、3G等新技术与微博、博客、QQ群等新媒体,探索与移动运营商和SP(服务提供商)等跨界合作,利用手机上网、短信促销等方式,增强贵州文化传奇的渗透力,打造“文化黔军”,通过媒体崛起实现文化崛起。

培育文化名人,塑造贵州文化的灵魂人物。文化名人是文化实践中凝聚文化力量、彰显地域文化特性、演绎民俗文化风情的有效载体,借助名人品牌效应,将有助于文化资源的广泛传播,赋予地方更高的文化品位,增强地方文化的综合竞争力。贵州的历史上,有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但至今,却鲜有名人资源的开发和运作,在文化传播上落于人后。要集中培养贵州文化名人,采用现代市场运作理念,充分发挥文化名人的品牌效应。

打造文化精品和文化旗舰企业。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浓郁风情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娱乐精品项目,举办一批具有鲜明贵州特色,能够产生国际效应的系列大型节庆活动。在市、县、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一批具有度假休闲和旅游功能、规模不一的博物馆、艺术馆、演艺厅和其他各类文化设施,形成体系。建设一批文化厚重、个性突出、风情浓郁的旅游城市、旅游休闲主题小镇、旅游名村及历史文化街区等。建设一批国有骨干文化企业,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实施文化高地和精神高地建设工程。把精神高地和文化高地建设当成一项具体工程,以标准为手段,以创新为灵魂,研究建立标准体系,实施一套包括管理、产业、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创新等内容的系统化创新工程,从而集聚文化、点亮精神,推动贵州文化高地、精神高地的建设工程。(责任编辑/吴文仙)

上一篇:做好群众致富领路人 下一篇:安顺马帮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