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白酒谋求新突破

时间:2022-10-01 06:12:06

贵州白酒谋求新突破

2014年,中国白酒行业继续深度调整。尽管遭遇了发展困境,但作为酱香型白酒主产区和原产地的贵州,面对白酒行业严峻形势,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注重结构调整、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抓住全国市场消费升级的战略机遇,开始组成黔酒军团集体出击,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背景下,未来3至5年是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7月19日,在2014“黔酒中国行”北京宣传推介会上,中国酒业协会会长王延才说,贵州作为我国重要的白酒产区之一,要继续坚持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营销创新,为商家创造财富、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

优势品牌

遭遇行业困境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黔人善酿”、“好酒出贵州”之说,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贵州成为我国著名的蒸馏酒生产基地,久负盛名的贵州茅台享誉海内外,被称为中国白酒第一品牌。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白酒和中国白酒行业发展一样,既经历了行业调整时期的低迷徘徊,也经历过量价齐升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贵州创造过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为白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开启贵州白酒产业海纳百川、百舸争流的新时代。

“十二五”以来,贵州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深入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注重品种、品质、品牌建设,走出了一条白酒产业科学发展、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成功路子。

2013年,全省白酒产量累计32.4万千升,工业总产值494亿元,工业增加值470亿元。产量占全国的2.64%,居全国第12位;产值占全国的9.3%,居全国第4位。

贵州白酒产业的发展,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势。被誉为“美酒河”的赤水河,为贵州酿造优质白酒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微生物环境;以遵义和毕节地区为主的黔北地区,以贵阳市和安顺市为主的黔中地区,以黔东南州、黔南州和黔西南州为主的黔南地区,共同构成了贵州3个重要名优白酒产业集群;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为贵州白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受世界经济持续走低影响和白酒产能过剩的冲击,白酒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容乐观。今年1至5月,贵州规模以上白酒产量、产值、增加值虽然有所上升,但产销率仅为74.7%,同比下降9.9%,部分主流酱酒企业中高端产品滞销,被动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市场销售压力加大,部分企业资金积压严重,甚至面临生存压力。

如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破解难题?2014“黔酒中国行”给出一解。这既是典型的政府牵线搭台、企业抱团救市的有效做法,也是积极应对目前白酒产业深度调整的有力措施。

政府搭台

引导黔酒“出山”

“过去都是酒企靠自己开拓市场,而‘黔酒中国行’是政府主导,把贵州白酒联合起来,组团出击,提供一个贵州白酒的展示平台,让贵州白酒行业提振有足够的信心。好酒是需要吆喝宣传和推广的,‘黔酒中国行’是贵州白酒出山的一个好的开端。”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公司总经理丁远怀说。

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白酒是贵州着力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贵州副省长王江平指出,立足贵州资源禀赋和自身特色优势发展白酒产业,是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和渠道,是实现贵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同步小康的有效路径。

2011年6月,贵州省召开了全省白酒产业发展大会,省委、省政府提出,“未来10年中国白酒看贵州”,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为“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为“中国国酒文化之都”的“一看三打造”战略,优化资源、土地、税收、金融、人才等要素配置,为白酒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012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明确提出“利用赤水河流域资源和技术优势,适度发展名优白酒,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声誉,推动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为贵州白酒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坚定了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14“黔酒中国行”,是省政府在市场调整大背景下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整体塑造“贵州白酒”品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资本与项目对接,经销商、商超、企业集团、电商等与酒企对接,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市场营销渠道,不断提高贵州白酒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

“下一步,贵州省政府将坚持发展围绕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的理念,坚持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方向,强化政务服务、强化政策保障、强化品牌建设、强化市场开拓等几个方面,加强对贵州白酒企业的支持与扶持,积极推进贵州白酒产业的规模化、生态化、集群化发展。”王江平说,贵州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做大做强白酒产业。

据介绍,到2015年,白酒产业实现规模以上(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到2017年,白酒产业实现规模以上(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

抱团发展

酒企聚力“突围”

“酒好也怕巷子深”,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藏在深闺中的贵州白酒“走出去”已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全省各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基地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白酒产业聚集呈现加速态势。

“在贵州实施煤电化一体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了贵州白酒产业所蕴藏的宝贵财富。”湖北宜化集团董事长蒋远华说,酱香型白酒拥有悠久的历史、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绿色健康的产品特性,必将成为未来白酒行业发展的主流。

2007年,湖北宜化集团成功收购金沙窖酒厂,成为推进多元化战略和全国化布局的成功典范。

除此之外,天士力集团、娃哈哈集团、钓鱼台宾馆管理局、海航集团、联美控股、华泽集团、维维股份、万祥集团、银基集团等一大批战略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为贵州白酒产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国酒茅台的标杆引领下,以习酒、国台酒、鸭溪酒、董酒、茅台王子酒、酒中酒、金沙回沙酒、青酒、贵州醇、糊涂酒等“贵州十大名酒”,以贵州迎宾酒、安酒、怀庄酒、珍酒、钓鱼台酒、湄窖酒、镇酒等“贵州十大名酒提名奖”为主的二线品牌实力不断增强,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基本形成了“酱浓并举、兼顾其他”和高中低档产品并举的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贵州白酒共有贵州茅台、习酒、青溪、国台、鸭溪、董酒、镇酒等12个中国驰名商标。

王延才认为,大力发展贵州白酒产业,首先要坚定信心,做到文化自信、品质自信、消费自信。其次要力求变革,加大改革工作的幅度和力度,通过企业体制改革、打造新型混合经济,积极构建新型厂商关系,理顺产业价值链条和分配方式,全面解放白酒行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由厂商利益共同体向命运共同体转变。最后要敢于突破,通过建立新的消费文化和消费理念,科学消费白酒,倡导文明饮酒、理性饮酒,更多宣传健康、科学、快乐饮酒,以客观、理性、负责的态度面对公众,促进消费者对白酒社会角色的理解。(责任编辑/蒋叶俊)

上一篇: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罪数的区分 下一篇:浅谈监所检察部门如何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