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次的长假》离开,才能重新发现自己

时间:2022-08-22 04:45:57

《一生一次的长假》离开,才能重新发现自己

“三个好友,四大洲,一段脱离常轨的梦想旅程。”看到书封这样的介绍,我承认自己心里有股酸味,再翻开书扉看见作者的照片,是三个年轻貌美的女孩,我几乎有点怒了。旅行一个月已属奢侈,旅行一年,简直是……可恶!作者的时尚感更让人怀疑这本游记或许是“欲望城市版”的《鲁宾逊漂流记》,掺杂虚假虚荣的流浪感。

直到打开序言《迷惘女孩》读到这段:“毋需顾虑太多。别为小事烦恼──甚至连大事也一样。我们会说,在你闷着头规划未来的当儿,还是会有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一语打中内心,且发现旅行之前,三个女孩都有各自难解的问题,并非一帆风顺:感情、工作……在种种压力及不确定感中,她们选择抛下浮华世界里看似光鲜实则迷惘的一切,将公寓退租、挥别男友,展开长达一年的环球旅行。我这才释怀,发现原本的成见,或许正反映着我的羡慕与嫉妒,因为发觉自己无法抛下一切,展开这般的旅程。那么透过阅读,是否可以找到一些启发与感动?

此书虽然字小、页数多,所幸三个作者的文笔流畅,译者译笔也佳,轻松易读。而三人共笔,从一开始各自描述各自的问题:和男友的关系陷入胶着难解、工作升迁上的努力与挫折……几乎是都会女子生活的缩影。当一切窒碍难行,找不出解答时,她们开始感到困惑:这真是我们要的生活吗?这三个女孩选择放下一切,游走天涯,在旅途中找答案。

看似任性、浪漫的行为,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我想起自己也曾在毕业工作两年后,选择出国留学,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生活,虽然理由“正当”许多,但当初也是一种出走的心境。离开,是为了看得更远,发现世界,也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然而即便是“留学”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身边仍有朋友质疑我花光工作积蓄到底值不值得?你能保证离开两年后的发展更好吗?回来时那些留在原地的人或许已爬到你追不上的位置了。

这就是两种价值观吧!“在你闷着头规划未来的当儿,还是会有意料不到的事发生。”我和作者的态度是站在同一边的,于是旅行还没开始,我已经卸下了原本的妒意。

接下来,我们跟着作者一起上路。由于叙述诚恳真实,一开始仍可感觉到三人浓浓的都市气味,爱上网的天天上网,爱跑步的每天跑步。其中一个在杂志社上班、对工作最热衷的女孩,甚至一开始就联络了编辑,打算写一本“给女生看的旅游指南”。

旅行和度假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度假只是找一个地方休息,于是豪华的旅馆、丰盛的食物、美好的表演成了必需,你不需要换一个脑袋、换一种生活姿态,甚至不需要思考,只需要休息。然而旅行的意义却是去看、去感觉、去发现世界、发现自己,甚至突然有了领悟和改变,这正是旅行最奇妙的地方。

打从离开纽约,初识时的标准问句已从“你在哪里高就?”变成“你去过哪些地方?”和“你打算旅行多久?”

打从一上路,开始真正接触到别人(不是旅行社的导游),你就进入另外一个世界,遇到不同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这不是Google Map可以带你到的地方,你必须亲自走出去,身历其境,才有这些深刻的感动与体会。

度假可能让你在休息之后,回到工作岗位时精神奕奕。但长途旅行却不是如此。最热衷工作的那个女孩在结束第一段长约两个月的旅行后回到曼哈顿时写道:

“……每当我离开一段时间再回到曼哈顿,即使搭到令人筋疲力尽的红眼班机……只要望见曼哈顿的天际线从大桥另一端映入眼帘,一切都不同了,感觉上就像是打了一针肾上腺素,内心也涌起一股强烈的悸动,次次让我想起自己有多幸运,能住在此地……

但这次回来,我却没有感受到同样的悸动,取而代之的是胃部仿佛多了个不安分的沉重铅球。我跟珍、荷莉坐在冷气坏掉的出租车内,望着五十九街桥的银色桥桁从两边掠过,在在提醒我:你已经不在这里。”

如果你觉得“你已经不在这里”,有种“回不来”的感觉实在可怕,那你大概不适合旅行,或是要有一个够大的动力才能促使你想要改变。如果你曾经有过这种体验,那么你一定去过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了一段足够久而令你有些变化的时光。虽然你终究还是会“回来”,但你的内心一定装了新的东西,也许就像作者所说的:“就算拿全世界来换,我们也不会把旅程中所得的一切交出去。”

而作者到底从旅程中得到什么?这些启发就留给读者了。

这本书不断让我想起多年前读芬兰著名作家亚托・帕西里纳所写的《遇见野兔的那一年》,一个虚构滑稽,一个真实细腻,或许不该摆在同样的天平,但是同样诉说着面对人生转折的经历。我总觉得“评论”好坏对于这类书显得多余,只管去感受吧!一如旅行。

上一篇:人才流动还是楚材晋用? 下一篇:谷东俱乐部:作产销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