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导读”引导有效预习

时间:2022-08-22 04:43:3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笔者尝试采用“课前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一、 “课前导读”彰显“四性”

1. 彰显序列性。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年段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也不尽相同,从低到高呈现出阶梯状的特点。中年级的预习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字形,扩充词汇量,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等。到了高年级,预习的重点则侧重于对作者的了解,篇章结构的把握,重难点的突破、拓展、积累等。因此,我们在设置“课前导读”的时候要从整体着眼,对每个年段学生的预习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设置符合该年段学生的预习作业。

2. 彰显层次性。学生的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不能用统一的“课前导读”要求学生开展预习工作。如果按预习能力的高低分为三类的话,我们就应该由低到高设置“A、B、C”三个层次的“课前导读”。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前导读”在学生的预习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有所收获。

3. 彰显针对性。“课前导读”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引导学生自主去思考,从课文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并出现新的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课前导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无须面面俱到,要根据单元重点、教材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如同样是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的预习,每一课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1. 请读准“漱”字;2. 请正确写出“凹”的笔顺;3. 比一比,再组词:感( )憾( )撼( )。

4. 彰显趣味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有必要在预习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听一听、读一读、找一找、玩一玩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预习,激发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积极性。如设置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的“课前导读”时,我设计了这些题型:请上网欣赏“安塞腰鼓”表演视频,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灵感受;找一找,“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用横线画下来,大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 “课前导读”体现“四合”

1. 课前预习和课内学习相结合。课前预习只是课内学习的铺垫和准备,课内学习必须以课前预习为基础,不简单重复课前预习,也不脱离课前预习。老师可以对“课前导读”进行批阅,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以此为基准设计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进行《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的预习时,好多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每天清扫天游峰石阶的老人究竟累不累?于是课上我就抓住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学生找句子,说理由,不仅体会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险”,同时也体会到了老人乐观豁达的精神品质。

2. 课本知识和课外拓展相结合。“课前导读”是开放性的,不仅要设置课文中找得到答案的内容,同时也要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但是在课文中找不到的知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预习效果。如预习六年级上册《钱学森》这篇课文时,我就在“课前导读”中设计了这样的要求:上网查找浏览关于钱学森的生平及主要成就的资料,整理出一份“钱学森简介”;钱学森回国时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阻挠,请上网详细了解。这样的预习要求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主人公,对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有很大的帮助,而这样的预习要求也是学生喜欢的。

3. 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相结合。“课前导读”不仅仅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为目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预习中的知识掌握主要包括生字新词的正确认读,书写,相关的文学常识等,预习中的能力发展主要包括朗读课文的能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搜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因此,在设计“课前导读”时要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考虑相关内容,使“课前导读”成为学生预习时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拐杖。

4.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前导读”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应提出基于学生学情基础上的预习要求,教师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导”的作用。导得巧,导得精,有助于学生思得深,学得实。当然,我们还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积极讨论的基础上共同来设计“课前导读”,其实学生设计“课前导读”的过程就是预习新课的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是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学习的,他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所以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上所述,预习是语文学习所必需的,“课前导读”则在预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我们科学地设置好“课前导读”,语文预习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张家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上一篇:脑电图功能成像 下一篇:绘本阅读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