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读写桥梁,引导学生用语文

时间:2022-08-22 03:06:45

架设读写桥梁,引导学生用语文

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作文指导主要的功夫就是在写作前,而且主要是阅读课上。”叶圣陶先生曾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作文的熟练技巧。”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我们语文教师应深入教材,钻研文本,从中寻找出“读写结合点”来,在语文教学中尽量减少单项训练,腾出一点时间,让位于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这方面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注重学生词汇积累与运用方面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在写话中要乐于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注重学生词汇积累与运用方面的训练,对于提高写作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发现文中的“牵肠挂肚”“囫囵吞枣”班上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两新词的意思,而在生活中又经常可以用上这两个词,因此,我就放慢速度,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来造句,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有的寄宿生说:“我来的那天,奶奶刚好生病了,不知她好了没有,真让我牵肠挂肚。”有留守儿童说:“我妈妈在外打工,我的学习、生活让她牵肠挂肚。”教学“囫囵吞枣”这个新词时,我请一位学生用这个词造句,他说:“弟弟把柿子当苹果,真是囫囵吞枣。”有几位同学竟说他造得不错,我知道,他们对这个词真的不理解。于是我请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同学,说说这个成语的由来。然后我讲了它的运用,通过这样的讲解,我再请几位同学造句,有的同学说:“他一天就把《三国演义》看完,真是囫囵吞枣。”;有的同学说“小丽回到家,将妈妈写给她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不理解的学生通过讲解或造句很好地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并懂得什么时候能用上它们。接着,我请学生用这两个词语在作业本上造两个句子。通过这样的说写训练,相信他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能很好地运用它们。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运用能力加强了,文章的语句自然也更优美、生动了,所要表达的内容也更清楚明白了。

二、抓住课文中典型的句式,进行仿写训练

学生的写作,开始的时候,往往都是记流水账,干巴巴的没内容;有的甚至抓住笔,无从下手。写得具体、生动,大都是仿写开始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的学习一般总是由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宋朝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型,如:比喻句、夸张句、排比句等,尤其是那些优美、感人的句式,教师教学时,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进行语言能力方面的训练。例如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中有一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我让学生感受这句比喻句用得贴切、生动的同时,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很多同学能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把一本喜爱的书比喻得非常生动、贴切。有的同学说:“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道美味的饭菜,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饭店。”有的同学说“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医生,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药店。”……我欣慰地看到同学们对读书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同时比喻句的运用在这里也得到很好的诠释。

三、结合课文典型段落,进行迁移训练

还是以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这课为例,当教到课文第7自然段时,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运用课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首先、然后、再、又”等进行仿写练习。在巡视时发现有一位后进生这样写“下课铃响了,我首先背起书包,然后来到操场,再排好路队,就回家了。”当我把他的作文一读,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哄笑起来。在同学们的一片笑声中,首先我肯定了后进生的成绩,敢于提笔写自己的想法,只是写得不具体,于是请每一位同学都来当一次老师,来帮助他写具体些。怎么帮呢?接着引导学生看书,书上写着“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我问:“你们认为这句话好在哪儿?”许多学生都能说出好在把思考的内容都说清楚了。“那么在下课铃响后,结合自己平时的实际经验能运用一些动作的词把自己做的事写清楚吗?”这样一问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有的写到:下课铃响了,我先迅速地收拾好桌面上的书、本子、笔盒等,麻利地把这些东西塞进了书包,然后身子离开了座位,手却不停地忙碌着,一边用胳膊夹着书包,一边用手扣书包的按钮,急匆匆地往操场走,再……看到这些我感到,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植根课文、补白拓展,提升想象与写作能力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发掘其中闪光之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颐和园》这篇课文,只用简单的一句话介绍十七孔桥上的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我利用网络,让学生欣赏了十七孔桥的狮子的姿态,并请同学们写出他们的形态各异的特点来。很多同学马上联系到上一节课学《秦兵马俑》第八自然段说开了(为了设计这个环节,我先上19课),有的同学说“有的狮子目光凝视远方,好像在提醒百兽,别忘了我是你们的皇帝;有的目光慈祥柔和,好像在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有的昂着前腿,好像在和老虎争夺王位;有的注视着昆明湖,好像在欣赏着碧玉般的湖面……”有一位学习比较差的同学竟说:“走近了,还能听到他们的呼吸。”博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他兴奋得小脸都涨红了。听着同学们说得有滋有味,我也高兴地说:“还等什么,你们赶快替作者把十七孔桥上的小狮子写活了。”孩子们有话可说,写得轻松愉快。

五、点评批注,共享语言与精神盛宴,提升学生的情感与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 不仅文质兼美, 使学生享受语言美,还能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中人物的爱与恨、敬与怜。老师应适时抓住时机进行的情感与语言训练,那么将有一箭双雕的效果――情感的一次升华、语言的一次洗礼。例如学了《尊严》这篇课文后,为了让学生对尊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评一评哈默,学生通过评价、交流,对哈默、对尊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出示了我写的有关于对尊严感悟的一句话“尊严是一把钥匙,帮你打开成功之门”(我还在这句话里属上自己的名字)。并说:“老师要把这句话保存起来,说不定今后会成为一句名言。”学生笑。然后我又说:“你们别笑,今后我们当中说不定真有几位成为名人,有很多经典的话语会流传千古。现在你们假设你们都是名人,请你们写出一句关于尊严的名言,写完后全班交流,老师把你们的每个人的话都收集成册,说不定当中就有几句话流芳百年。”学生在理解了尊严的基础上,听我这么一说,非常自信、饶有趣味地提起笔来根据自己的体会写出对尊严的感悟,巡视了一番,发现有好几位同学写得相当不错,有的同学说:“尊严就像一本好书,你越读越有滋味。”有的同学说:“没有尊严,就像没穿衣服一样”……读着这些优美语句,谁能说这不是名言?我也从这些语句中深深地感到:“要做有尊严的人”已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语文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与文章的情感产生碰撞、交流和融合,教师还需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寻找阅读教学的“迁移点”,设计符合学生作文基础的练笔点。有感即发,有情就写,只言片语也好,长篇大论也佳,巧用随文练笔,开辟一片读写结合的“芳草地”,让学生乐写、会写,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上一篇:分析高中班主任宽严相济的管理艺术 下一篇:践行“和乐课堂” 追求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