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中,请绕开“超限效应”的误区

时间:2022-08-22 02:53:00

家教中,请绕开“超限效应”的误区

日常生活中,不时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家长长篇大论地给孩子讲道理,而孩子早已不耐烦;过后孩子便如脱缰野马,转眼就又违反了家长刚刚教导的规则。所以,总有不少家长长吁短叹,抱怨孩子把自己的谆谆教诲当作耳边风。殊不知,其实不是孩子主观上不想学好,而是客观上他们受不了这种教育方式。

孩子被管教时的逆反情绪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很容易引起听者的不耐烦或反抗心理,这就叫做“超限效应”,超限效应的结果会使孩子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影响信息传递效果。所以,时间过长、内容过多或教育方式单调重复等不良管教手段,均可引起孩子的超限效应――

说教时间过长

就时间而言,即使是一个成人在有意注意的情况下,10~15分钟的言语刺激就已经是一个冲程。由于注意力主要受大脑额叶的支配,而额叶的髓鞘化要到7岁才完成,所以在整个学前幼儿阶段,孩子有意识的注意都仅仅是开始发展,依然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若家长对孩子讲事实、摆道理长达半小时甚至更久,这就明显挑战了他们的身心承受能力。

说教内容过多

就内容而言,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单位,孩子的短时记忆容量相对更小,内容过量就会使孩子的短时记忆不断刷新,客观上导致孩子听了后面忘了前面,主观上也让他产生厌烦心理。

教育方式不当

就教育方式而言,滥用批评和表扬也会导致超限效应。例如有些家长在批评孩子之后,过了一会儿还觉得意犹未尽,又重复批评了一次,这就使得孩子极不耐烦。同样,过度的表扬亦是过犹不及,只强调夸奖而不提醒孩子哪些具体的闪光点值得继续发扬,孩子依然无法从家长的话语中找到重点。

为了避免超限效应,家长在教育中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

首先,不要给孩子制定太多的清规戒律,只保留必要的合理的规则。判断规则是否必要和合理的依据,是规则的制定是否有充足的理由。这些规则是保证孩子生命安全和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人所不可或缺的?还是仅仅为了方便家长管教?而且同一种情境,应多从建设性的角度去思考两全其美的办法,慎对孩子说“不”。

其次,当孩子违反规则的时候,如果孩子很激动,应先疏导情绪。孩子很委屈的时候,不要说:“不许哭!明明是你自己做错了事情!”更合适的做法是让他宣泄,然后再抚摸其头部或者用温暖的湿毛巾擦脸等,帮助孩子慢慢冷静下来。必要时还要去掉“诱因”,如将两个格斗的孩子暂时分开;将赖在商场玩具柜前的孩子抱离现场等,待孩子稍冷静之后,再讲道理。

最后,把握黄金3分钟,态度温和,语言简明,指出改正错误的方法。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违规时,讲道理最好控制在3分钟以内,最长不超过5分钟。在宝贵的几分钟里,成人要有效地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避免超限效应是家教最起码的要求,如果我们在每一次说教中都能够以这一最低的标准要求,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家长一定能逐渐积累起教育的智慧,营造出和谐平等的家教氛围!

上一篇:为女儿举行水痘聚会 下一篇:集中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