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承担起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

时间:2022-08-22 02:11:26

让语文教学承担起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

【摘 要】所谓的“人文素养”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 “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关键词】人文素养;初中生;方法;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根据这一精神,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加大了人文因素的比重。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用一定的手段协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而非让学生作为被授予知识的对象。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发性学习,增强主动探索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九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实践中,我作为一名九年级的语文教师,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种是自主搜集材料法,一种是教师推荐与学生讨论结合法。几个月下来,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的人文素养框架。

1.自主搜集材料法

这项工作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和复习课文的环节中完成。在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时,我布置学生进行了大量课前准备工作,并在课堂上做成果展示。因为这一单元主要是借景来反映人生境界的内容,所以让学生搜集资料,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提前让学生按座次自然分为八个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关于岳阳楼的资料,并在新授课上派代表进行展示。在课堂上,学生分别展示了本组的材料搜集成果。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精美图片;有的是从书籍上摘抄的段落;更有的学生到图书馆去查到了图文并茂的详细资料。每一个人都动手参与,每一组都有成果。这样一来,更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从中培养起他们热爱钻研的兴趣。在处理本单元其他课文时,均采取了以上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是丰富的古汉语文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还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搜集材料的练习。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关于感悟艺术的内容时,每学完一篇课文,我经常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并进行摘抄,写成读书笔记。《留学巴黎》的作者是现代作曲家冼星海,作者以他自身的辛酸屈辱的留学经历,说明了人生的苦难往往孕育着成功这个道理。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查找资料,看看哪些名人,伟人虽然历经艰难困苦,但热爱生活并通过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找来了很多例子:海伦·凯勒,爱迪生,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等。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人物的资料,用读书笔记的形式,阐发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还能够联系实际,表达一种热爱生活,努力拼搏,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感受。

可以说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针对课文进行的材料搜集,恰恰是对课文学习的巩固和再提高,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地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观的取向。

2.教师推荐与学生探索结合法

北师大版的语文新教材饱含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人文因素,从课文内容选择的角度上即可见一斑。在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编者选用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项链》与俄罗斯诗人写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两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内涵深刻。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推荐了多种背景资料,使学生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文学视角和社会视角。

《项链》与现在的学生盲目追求息息相关,又向现代学生传达了要有一种诚信、勇敢、勇于面对现实的品质。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我为学生推荐了现在较受欢迎的《意林》、《特别关注》等杂志。每天抽出十分钟,请学生朗读其中的一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精美隽永的语言风格。并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文章的感受。这一活动持续了一周的时间,结束时,很多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我便布置自己去阅读进行自主式探索。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对当今生活条件优越的中学生来说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为学生介绍了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朱彦夫写的《极限人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自己遭受苦难时的心境,使他们树立对待苦难的正确态度,锤炼坚强的意志,勇于面对人生路上的风云变幻。

另外,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赏析《女友》杂志撰写的专栏散文《责任就是爱》,并让学生写写读后感,结合实际谈谈在现阶段,作为一个中学生,怎样做才是对自己负责。通过以上背景资料的介绍,使学生领悟一系列作品中传达出的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而且要以此为借鉴,观照自己的心路历程,从小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可见,教师推荐与学生探索结合法特别适用于含义较深的课文教学,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

3.总结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将以上两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每一篇课文的教授中。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自主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想问题的深度也拓展了。每一个孩子都愿意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在今后的教改实验中,我将一如既往地采用“自由收集材料法”和“教师推荐与学生探索结合法”,并继续探寻更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将新课程标准中的人文因素贯彻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塑造优美、高尚的人格,使他们将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 [科]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作文教学的人文性思考.

[3]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4]人文性建构的探索.

上一篇:关于中职学校中美术教学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论高中英语课堂“导学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