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人格”

时间:2022-08-22 01:47:55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人格”

1名师心得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深受学生拥戴的人民教师,下面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

(1) 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社会阅历、拥有敏锐的思维、良好的精神状态、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谈吐流利,语言流畅、整洁的仪态和仪表等是成为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人民教师的基本条件。

(2) 教师的职责

高校教育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何谓“教育”?“教育”不仅仅是一般的意义上的教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人格”,即要教会学生“做事”,也要教会学生“做人”。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知识的传授、训练学生的能力(学习、动手、科研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尤其要引导学生修炼品德、拓展心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开阔视野、充实底蕴,全面提升自己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具有广博知识、高尚品德、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

(3) 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受人尊重而崇高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种对本质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情、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和责任心,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建立教学相长的互动平等关系,才能达到教书育人和自我完善的目标。

(4) 对教学艺术的探索

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升华到教学艺术这一概念不仅意味着教学方法技巧,还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追求的更高境界:像艺术追求感情上的共鸣一样,在教学中追求思维上的共鸣。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逐渐领会到教学艺术的一些内涵:这就是良好的台风、节奏感、层次感、和谐感、想象力、对学生的引导方法、心态调节、从以理服人到思维共鸣等等。教学艺术的提高将使学生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这才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途径。

2名师寄语

教育是一项创造双重精神幸福的崇高事业,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是人类进化的永恒主题之一。教师的天职是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师表风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还应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砥砺操守、志存高远,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真正把教育作为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将学生教育成为自强自立、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不继续学习就会掉队,甚至被时代抛弃。希望同学们确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向实践学、向书本学、向前辈学,要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思维、学会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增长才干,与时俱进。生命与责任同在,卓越与创新同行。

3名师名言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攀登。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与奉献,只有勇于开拓创新,经历磨难与奋斗,获得成功就是价值。只有愿意把自己的才华与精力奉献于事业,获得社会的认可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上一篇:数组和基本顺序结构 下一篇: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