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策略初探

时间:2022-08-22 01:19:36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策略初探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继续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日渐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热门研究课题。但学界针对该课题的研究多集中于概念的构筑,而关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策略仍处于探索阶段。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分析入手,针对其提升策略进行初步探寻。

关键字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58-02

1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分析

校长作为学校教学和发展的“舵手”,其信息化领导力对本校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浙江师范大学孙祯祥教授为代表的研究者,对全国各地区校长领导力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访谈记录可知,目前我国校长领导力的状况整体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

首先是地区之间的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因为各自发展速度不同,其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水平亦呈现出较大的差距。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容易接受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强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更强;而西部地区因为相对闭塞,校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偏低,并不能形成有效的领导力。

其次是区域内部的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以北京市为例,虽然北京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但山区面积占比大,山区乡镇学校及其在校学生占全市学生总数的近一半,可优质的教学资源却集中在少数城市学校,这样的情况成为制约农村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高的瓶颈。此外,城市学校校长除重视升学率外,更注重学校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并对学校的长期发展做了详细规划,而乡镇中学校长所关注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成绩,因为各自的关注点不同,故而校长之间的信息化领导力水平也各有高低。

最后是业内校长领导力的不均衡。高等院校和普通中小学以及职业技术学院之间,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校长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因素影响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高等院校处于学术前沿,更加重视校长信息化理论的研究及构建,能够实时获悉最新动态,使研究成果得以不断完善;而普通中小学以及职业技术学院更加侧重实践,对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认知多来源于实践经验,未能形成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造成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发展滞后这一局面。

综上所述,正是基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无论是从整体还是部分的不均衡状态,在寻找其提升策略上应该从内部和外部双向入手,而具体策略可以分为校长自身能力提高、团队建设和打造协作平台三个方面。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2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策略

校长自身能力提高 我国于200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维度规定了校长应当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这四个维度同样适用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

在调查中研究者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不少校长在谈及学校教学信息化程度低和自身信息化领导力欠缺的情况时,总把它归结于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以及学校缺少相关人才。根据研究者的调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资金主要分为上级拨款和学校自筹。而从校长们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行为仍然局限于传统的“上传下达”和“等、靠、要”,并且他们工作的重点偏向于外事,对于具w教学不少校长认为不必亲力亲为。这反映出校长们思想僵化,从意识和态度上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并不重视。同时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校长的基本信息技术素质堪忧,而且对于学校信息化愿景规划模糊。这反映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是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不均衡局面得以改善的重要因素。

因此,校长作为学校行政的主脑和外界学校形象的代表,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和具备前瞻意识与全局眼光。比如:关于资金短缺问题,这考验的是校长的人际交往能力,除了上级拨款,校长应该借助类似“众筹”等社会力量和新兴形式,拓宽解决问题的门路;针对人才短缺,校长理应做出表率,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质,起到领导和号召的旗帜作用,这样才能吸引人才、发现人才。此外,在对学校的长期规划中要逐渐构筑起教育信息化发展愿景,并在鼓励学校师生共同实现这一愿景中体现自己的领导气质。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自身出发,这才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能够得以提升的根源。

团队建设 校长毕竟不是全方面人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高离不开团队的群策群力。所以,建设一个高素质团队,对于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同样不容忽视。

在学校的具体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校长会组织资深的老教师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以便于新教师熟悉业务,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同理,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更容易接受新颖的教育信息技术,具体应用能力相对更高。校长可以丰富互助小组的任务内容,让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这一课题进行学习交流探讨,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提升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此外,校长应重视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待遇和在学校中的地位,把他们塑造成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愿景的“尖兵”,对互助组进行监督和指导。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和自觉性。只有教师素质提升,才能群策群力,结合集体智慧,从内部驱动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团队建设过程中也应当结合外部力量,比如定期请相关专家来校做报告和讲座,以便于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趋势,更新校长的管理理念,增进校长对于信息化领导力的新认识。巧妙地借助外力,才能使得整个团队更加规范,从而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和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实现提出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打造协作平台 针对上文中涉及的三个层面的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不平衡,打造协作平台显得更加迫切。只有地区、区域、行业联动协作,才能改变目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不均衡的状况。

首先,在地区和区域范围内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处于落后地位的单位和人员要主动赴东部大城市先进单位进行参观学习,总结经验以及对比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其次,东部地区的研究人员要多去西部和乡镇考察,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此外,亦可借助远程技术进行实时指导,密切双方联系,共同解决在协作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最后,高校和中小学以及职业技术学院之间加强协作。高校的理论离不开实际案例的支撑,而后者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亦离不开正确系统理论的指引。对于高校而言,中小学和职校可以为他们的研究课题提供更多的样本,使结论更加严谨可信,并且一些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可以提供新思路和新课题,丰富研究内容,促进学术进步和创新;而针对中小学及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领导力发展目标不明确、总体滞后的情况,高校的理论可以为此指出具体方向以及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对症下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平台的打造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不仅是在资金方面要加大投入,还要在提供交流机会上下功夫,要出台一些扶持政策,营造开放、包容、自由、普惠的气氛,对社会和学界积极的力量加以引导,以期实现共同愿景,有效提高我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3 结语

总之,在学界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概念以及其内核的研究发展到一定水平之时,一定要结合研究成果丰富对其提升策略的探索,要加强与一线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并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得出有特色、效果好的策略,充分发挥校长的带动作用,通过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来增强全校师生的执行力,这样才能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祯祥,唐文华.基于技术变革教育视角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3(2):46-50.

[2]孙祯祥,郭张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5):72-81.

[3]任冬梅.徐州地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6):20-24.

[4]辛尽.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调查与思考[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生物化学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下一篇:献身科学 名扬世界 吴健雄星与日月同辉 热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