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的方法

时间:2022-08-22 10:16:43

浅析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0-000-01

摘 要 目前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为了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运行,首要任务是保证基金的安全,避免出现基金挪用风险。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基金财务管理 方法

近年来,新农合筹资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以福建省为例,2004年第一批试点每人年筹资为30元,2011年每人年筹资额为230元,2012年每人年筹资额预计为300元,基金总筹资额8年间翻了十倍,随着新农合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不法分子开始使用各种手段骗取新农合基金。2010年云南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一些影响极坏,危及到新农合基金安全的违法违纪行为,对新农合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的财务管理,强化内部控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下面就如何加强新农合基金财务管理,发表一些个人的浅见。

一、改革基金的筹集和支付方式,积极推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加大基金的筹集管理力度,规范基金收缴方式,对基金的收缴方式进行统一,逐步摒弃上门收缴、主动收缴等方式,利用新的社会保障卡集社会保障、医疗就诊、金融支付于一体的功能,委托银行通过社保卡来对农民进行每年扣收参保费,提高缴费速度,节省基金收缴费用。农民住院医疗费用也能实现实时核销、实时到账,解决了新农合办理过程中流程长、资金不安全、参合人无法及时拿到补偿金等问题,为参合农民提供了便捷服务。

同时,积极推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实施会计电算化。各地区做好新农合医疗财务管理软件的安装、调试、培训等工作,引进财务人才,推进基金会计核算电算化的进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业务量大,通过实行会计电算化,可以及时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规范、清晰地填制会计凭证,实现自动记账和日清日结,有效避免了金额不符、漏登、重登、汇总错误等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基金运行平稳安全

新农合基金监管是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应严格施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使新农合基金从收缴、存储到支出整体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新农合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稽查制度、费用分析通报制度、定点医疗机构综合考评制度和廉政预警机制等,从基金收支使用情况,通过多次的基金分析,分析补偿资金结构变化、报销补偿趋势,及时全面掌握基金使用情况,确保基金安全,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有效防止造假、套取基金现象的发生。严格落实县(区)、镇(街)、村“三级”公示制度,将参合人员信息及每月基金使用情况在各级新农合公示栏内张贴公示,充分接受群众的监督。荔城区新农合管理中心从2010年开始就每月将新农合补偿信息在莆田市率先通过荔城反腐倡廉网公开、公示,便于各界人士查询、监督。

三、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进一步加强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形成新农合管理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约束和制衡机制。要加快实现新农合经办和医疗机构的分离,新农合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不能由医疗机构人员兼任,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并采取异地任职、定期轮岗等方式规避风险。

进一步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通过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风险分析和信誉分级,定期向社会公布分级情况,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形成市场激励机制,调动定点医疗机构积极性,促进其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意识,规范自身管理。同时规范新农合监管行为,建立明确的监管效果和评价标准,保证将监管工作重点放在问题突出、群众意见较大的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保证新农合基金安全。莆田市2011年由市财政局和市卫生局联合发文,将定点医疗机构按新农合基金管理风险高低分为三个等级:A级定点单位简化监督,实行1次/年检查,B级单位常规监督,实行2―3次/年检查,C级单位实行强化监督,实行4-6次/年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对于定点医疗机构在检查中如发现违规行为,发现一次予以警告,并限期整改,连续二次违规的予以告诫并记分,并按定点协议的规定予以相应处罚,连续三次违规、套取资金的,予以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一年。如果出现严重违规行为的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四、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基金监管体系

云南省部分地区出现的新农合领域职务犯罪和违规违纪现象,反映出部分地区新农合管理经办体系和机制不健全,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力。各地新农合管理中心应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制度,建立健全新农合基金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新农合基金运行的各环节责任,强化内部制约和监管。规范票据管理、现金管理和资金划拨流程,健全新农合基金的内部审计和督导检查制度。

完善新农合基金的监管体系,首先要完善基金管理机构内部的治理结构,应成立独立于基金高层管理部门的新农合基金理事会,主要负责重大计划和决策的制定或审批以及对管理部门监督评价。然后要完善基金的外部监管体系,主要包括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社会监督和专门监督等。此外,加强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协同发挥作用,完善报告机制,确保新农合基金健康高效运行。

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项审计调查,新农合监督委员会及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对新农合基金使用情况经常组织监督检查,促进“新农合”基金管理和各项政策落实,确保新农合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通过建立上述监督机制,使基金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确保基金安全使用

上一篇:农村养老模式探究 下一篇:基于SaaS的在线管理平台:模式\特性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