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与分析

时间:2022-08-22 04:44:43

【前言】《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与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有一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程序的设计步骤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在字面上可以接受,但在理解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和体验,情况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比如,VB中的...

《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与分析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江苏徐州 221151)

【摘要】vb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本文就中职学校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程序开发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程序设计;探讨;实践

传统程序设计一般采用模块化结构的思想,是一种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就是做什么、怎么做的过程。而VB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是以事件驱动为目的的。本文通过分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加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

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有一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程序的设计步骤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在字面上可以接受,但在理解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和体验,情况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比如,VB中的数据类型是一个学生比较抽象难懂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整型变量、单精度变量、双精度变量所能保存数据范围的不同,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过程:

首先让学生在窗体的Click事件中编写一段程序,求5!,通过调试,学生很快编写好如下程序:Dim I As Integer:Dim X As Integer:X=1:for I=1 to 5:X=X*I:Next I:Print “X=”;X,按F5键运行,得出5!的正确结果。然后让学生把程序稍微修改一下,求10!,这时很多学生迅速将程序修改为如下形式:Dim I As Integer:Dim X As Integer:X=1:For I=1 to 10:X=X*I:NextI:Print “X=”;X,按F5键运行,结果发现屏幕上并没有如预期想象的那样给出正确结果,而是显示出一个“数据溢出”的错误提示对话框,这时学生纷纷提问,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提示学生将数据类型进行修改,把变量X定义为单精度型,试试看运行情况如何。代码如下:Dim I As Integer:Dim X As Single:X=1:For I=1 to 10:X=X*I:Next I:Print “X=”;X ,再按F5键运行,计算机给出正确结果。此时学生已基本明白了不同数据类型对数据取值范围的影响,这时教师再继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修改程序,求100!,代码如下:Dim I As Integer:Dim X As Single:X=1:For I=1 to 100:X=X*I:Next I:Print “X=”;X ,按F5键运行,学生发现计算机又显示“数据溢出”错误。这时大家都猜到问题可能是出在变量所定义的数据类型上,纷纷修改数据类型,将程序中变量X定义为双精度类型:Dim I As Integer:Dim X As Double:X=1:For I=1 to 100:X=X*I:Next I:Print “X=”;X ,再按F5键运行,计算机给出正确结果,问题解决。到此为止,教师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

二、采用是实践教学法,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形成对新概念的认识。

程序设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教授程序设计,象任何其他语言的程序设计一样,教材中前几章多数都是先介绍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及语言基础等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才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考虑,这样安排无可非议,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比较困难,同时也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教学中,我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改用从简单的实例入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

三、采用条件迁移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学生综合编程能力的提高。

条件迁移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在书本原有程序的基础上逐渐改变和增加条件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程序的分析理解和举一反三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For……Next循环时,书本内给出了一段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和的程序。代码如下:Dim S as Integer:Dim I as Integer:S=0:For I=1 to 100 Step 2:S=S+I:Next I:Print “S=”;S,这段程序在学生弄懂FOR……NEXT循环语句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的,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我要求学生对原程序条件做如下几种变化:

⑴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步长为2。

⑵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步长为1。

这里第⑴小题和课本原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只要将循环控制变量的初始值改为2即可,学生通过模仿就可以完成。第⑵小题增加了难度,在编程过程中,需要做两点变化:一要将循环控制变量的变化范围改为从1到50,二要修改循环体,将循环体语句变为S=S+2*I。要做到这些变化,需要学生对For……Next循环语句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能创造性地予以运用。对刚刚学习编程的学生来说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和明显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黑板+粉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它的优点是:节约了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开阔知识面。并能挖掘出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VB程序设计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算法和结构流程的描述,为此,我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及文字说明等,营造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从而大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效地刺激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对一些重要的结构流程和算法,如分支结构的执行原理、循环结构执行原理等,我制作了专门的FLASH交互动画,通过实例动态演示和模拟程序的执行过程,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抽象原理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与此同时,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魅力,达到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析高职服装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改革 下一篇:变革传统:素质教育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