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传统:素质教育创新思维

时间:2022-06-21 11:40:14

变革传统:素质教育创新思维

【摘要】素质教育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变革传统,积极创新教学思维和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方法

一、引言

素质教育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言,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总之,素质教育的旨趣在于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优势,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但应看到,教学实践中仍普遍存在“重教轻学、重解题轻能力”等工具论思想,甚至在一些高职院校仍大行其道,学校领导和老师单纯以学生把“题”做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效果的指标,而忽视了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据此以言,实践中我们看到许多老师“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也见怪不怪了,这种方法根本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是在遵循人的自身发展、客观规律和人与社会需求之间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的教育活动。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思维单纯定格在“把题做对”的基础上,并不符合其内在的本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职教育教学亟待突破传统思维惯性,创新思维方式以实现现代教育语境下的新改变。

二、如何创新教育思维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素质教育目的

传统上,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于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要学生能取得高分,把题做对,就是成功的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语境下重新审视这种传统思维,这种观点或认识不免片面,失之偏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绝非“解题”如此简单,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高职老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道,应作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引导者和监督者促进学生身心能力的全面发展。换言之,高职老师所教授学生的不是简单的“解题”工具,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教育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教育的目标应积极服务于生活。因此,高职老师首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明确自身的角色与任务,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改革。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老师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群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学生受众,因而必须采取这个特殊群体所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此才能有效的完成自己的教育教育任务。换言之,高职老师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与学生的感情互动,才能有效达成教育目的,亦所谓“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结合多元化声光电设备,综合表达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如此既能有效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拓展其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建立起学生对该专业学科的浓厚兴趣。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如前文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不能一味的“填鸭式”灌输“知识点”,而应努力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课堂教学要密切重视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路和思考机会,真正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应指出,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过程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这一部分年轻化受众来讲,模仿能力远远大于其创新能力。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要正确引导学生从细微处着手、从点滴积累开始,养成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的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合理渗透启发式、诱导式拓展教育。

(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改革成绩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中,高职老师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辩论,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方法与思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此外,不得不指出传统高职教育在对学生成绩量化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知识掌握水平简单的被“分数”代表,却不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全面评价。因此,教学实践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学生参与教学等综合情况的全面评价,改革传统成绩评价机制,实现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大家》2010(04)。

[2]朱美芳:《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五项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09(05)。

[3]郑群、朱晓倩:《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0(04)。

上一篇:《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与分析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