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时间:2022-08-22 04:35:51

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外伤性脾破裂是普外科的常见急症,它的特点是发病率高,伤情重,变化大,如诊断不及时,可能应为失血造成休克现象威胁患者生命[1]。2009年10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36例外伤性脾破裂发生大出血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和正确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记录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6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在7―57之间岁,

平均年龄45岁,青壮年占多数。脾脏出现破裂的主要原因是车祸、从高空坠落、刺伤及挤压造成的伤害、撞击造成的伤害等。患者入院时均有失血性休克。

1.2手术治疗 剖腹探查全脾切除是处理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的原则。36例患者在诊断明确之后均实行切除全脾手术。手术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内出血,量少者为500毫升,量多者为2000毫升。以上患者都在输血、输液的过程中进行手术抢救,成功者34例,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之后实行对症抗感染治疗。一般住院10-14天,平均12天。经过治疗的34例患者均预后完好,没有出现并发症,痊愈之后出院,抢救成功率达到94.4%。2例患者因受伤时间长出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2抢救及护理

2.1抗休克治疗 患者入院后立即安置在抢救室,去枕平卧,头部抬高150,下肢抬高20―300;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确保通畅吸氧,争分夺秒抢救患者,快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道;选择穿刺部位是浅表大静脉,应立即使用留置针进行置管穿刺,静脉建立通道。按照医嘱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再给一定比例的胶体液、全血和血浆,用来维持渗透压胶体。

2.2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变化 随时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出入量以及面色,及时调整应水电解质紊乱造成的酸碱失衡,并且完成抢救过程中的观测记录。快速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对每个患者按照规定备血,配合医生检查患者的各项指标,各项标本迅速送取等。

2.3心理支持 因为意外事故造成的病危、病情加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恐慌心理,不良情绪可使血压升高、出血加重、心率、呼吸增快,机体免疫力和适应能力降低[2],护理人员应有有条不紊,动作娴熟,与医生配合进行急救。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需求,向患者及家属及时通报病况和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痛的决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3术后护理

3.1保证的正确和呼吸通畅 手术之后平卧去枕6小时,头朝向一侧,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

3.2注意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监测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术后4小时测体温一次,恢复正常之后改为每天二次,认真观察切口位置是否渗血、渗液,确保敷料清洁,手术之后切口有疼痛感时按照医嘱给止痛药进行止痛,让患者获得充足的睡眠休息,尽快恢复健康。

3.3妥善处理好各种管道并保证无菌和通畅 手术之后1-2小时对引流管进行观察和挤压,准确登记引流液体和尿量,性质及颜色。随时倾倒并记录腹腔内的引流管需要放置3-5天。尿管留置24-48小时之后可拔出,每天更换引流袋一次,护理会阴两次,预防逆流感染。

参考文献:

[1] 李宝莲,公悦,王平红等 留置针在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7.6(4):46.

[2] 何祥林,王惠创伤性脾破裂75例治疗分析[1]中华创伤杂志,1992,8: 287.

上一篇:浅谈门急诊输液接诊技巧 下一篇:高频超声诊断小儿上消化道梗阻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