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肾上腺疾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时间:2022-08-22 03:40:29

双侧肾上腺疾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43-02

【关键词】 双侧肾上腺 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 资料与方法

35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6-82岁,平均56.8岁。包括转移瘤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7-83岁,平均55.2岁。原发癌为肺癌9例、肝癌4例、胃癌4例、肾癌2例、食管癌1例、乳腺癌1例;淋巴瘤4例,均为男性,年龄35-67岁,平均55岁,其中2例为原发性淋巴瘤,1例继发于颈部淋巴结恶性淋巴瘤,1例继发于鼻腔淋巴瘤;腺瘤3例,男1例,女2例,年龄38-51岁,平均44岁,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功能生化检查均显示正常;结核3例,均为男性,年龄40-67岁,平均57.3岁,患者均出现皮肤发黑、畏冷、乏力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状,并可见皮质醇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嗜? 铬细胞瘤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6岁和43岁,前者有双侧甲状腺髓样癌病史,伴有血压升高,后者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升高;皮质癌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7岁和60岁,前者生化检查正常,后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见明显升高。

采用SIEMENS SOMATOM Spirit双层螺旋CT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层厚3mm连续重建。其中27例行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100ml,注射流率3.5ml/s,注射对比剂35-40s后行动脉期扫描,2min后行静脉期扫描。

2 结果

转移瘤:21例。CT表现为双侧肾上腺类圆形或不规则占位,最小长径0.5cm,最大长径7.4cm,平均2.7cm;平扫密度不均者11例,CT值13-50HU,密度均匀者9例,CT之27-58HU。其中14例行增强扫描,动脉期见不均匀明显强化,9例静脉期仍持续强化,5例静脉期强化程度减弱,呈速升缓降型。

淋巴瘤:4例。CT表现为双侧肾上腺软组织占位,呈圆形或不规则,最小长径1.5cm,最大长径6.7cm,平均5.8cm。2例原发性淋巴瘤平扫密度不均,CT值20-40HU,2例继发性淋巴瘤平扫密度均匀,CT值42HU和43HU,增强扫描均可见轻、中度强化,以静脉期更明显,其中1例累及双肾及腹膜后。

腺瘤:3例。CT表现为双侧肾上腺类圆形占位,最小长径0.9cm,最大长径5.4cm,平均2.5cm。2例平扫密度均匀,分别为15HU和12HU,增强扫描可见中度均匀强化,呈速升速降型;1例密度不均,可见双侧多发占位,CT值16-33HU,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强化,以动脉期为著,静脉期强化程度减弱。

结核:3例。2例表现为双侧肾上腺软组织占位,最大长径分别为1.0cm和1.6cm,平扫密度尚均匀,CT值33HU,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持续明显强化。另1例表现为双侧肾上腺斑片状、点状钙化,可见少许残留腺体,未行增强扫描。

嗜铬细胞瘤:2例。CT表现为双侧肾上腺类圆形肿块,最大长径分别为1.1cm和4.6cm,平扫密度不均,CT值约为40HU,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可见明显强化,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

皮质癌:2例。CT表现为双侧肾上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最大长径达11.2cm,平扫密度不均,CT值26-53HU,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仍持续强化。2例病灶均发生周围组织受侵,其中1例病灶包绕右侧肾动脉、肾静脉及下腔静脉,1例病灶包绕部分右肾静脉。

3 讨论

双侧肾上腺病变较单侧少见,诊断较难。但掌握了各类疾病的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方式等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1双侧肾上腺疾病的 CT薄层图像即可明确病变与肾上腺的关系。当病变>5cm时,周围解剖间隙消失,此时结合冠状位MPR可同时观察双侧肾上腺的情况,能较好的判断病变与肝、肾、胰腺等周围脏器的关系。因此,双侧肾上腺病变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应常规行冠状位三维重组,有助于定位诊断。

3.2 双侧肾上腺疾病的CT表现

腺瘤:双侧肾上腺腺瘤可表现为一侧单发或多发腺瘤,通常瘤体较小,腺瘤的富脂肪特性使其在CT平扫即具有特征性表现。有研究认为,以CT值≤15HU作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标准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增强什扫描呈轻至中度强化,对比剂快速强化并迅速廓清,呈典型的速升速降型。肿瘤较大时亦可出现出血、坏死。

结核:累及肾上腺以双侧多见。早期表现为双侧腺体肿胀,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低密度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若见软组织肿物则提示结核性肉芽肿形成;晚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钙化,甚至为整个肾上腺钙化。

淋巴瘤:常见于老年患者,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居多,双侧多见,瘤体较大,长径多>6cm,文献报道最大者可达18cm。淋巴瘤为无功能性肿瘤,故临床上无内分泌异常表现。CT表现为肾上腺软组织密度肿块,肾上腺原有形态可存在,平扫呈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

其余疾病的CT表现不典型,CT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廓清缓慢,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转移瘤CT值多≥20HU,并可侵犯周围组织,故同侧未见正常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较小时密度均匀,随着肿瘤的生长,体检越大,越容易发生出血、囊变、坏死,密度越不均匀。嗜铬细胞瘤与皮质癌均可见明显强化,但皮质癌强化程度不及嗜铬细胞瘤明显且皮质癌通常病史较短,进展较快,肿块可>5cm,易引起下腔静脉瘤栓,并可侵及周围组织,转移至肝脏、肺、脊柱和淋巴结等部位。

多层螺旋CT检查对双侧肾上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1)薄层CT易发现病灶,结合冠状位MPR有助于了解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通过CT检查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密度及是否浸润周围组织。(3)以平扫CT值≤15HU作为诊断腺瘤的标准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另外,CT对病灶的钙化高度敏感。(4)病灶的强化方式有助于鉴别腺瘤、皮质癌、嗜铬细胞瘤等肿瘤。故多层螺旋CT是双侧肾上腺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单位:431700 湖北省天门市中医院放射科

上一篇:磁共振检查中的几点体会与注意事项 下一篇: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