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能否深入持久取决于官风转变

时间:2022-08-22 03:19:22

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随着这项活动的开展,“蹲点”“一线”“民声”“民情”“体验”等“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对于这项活动,来自百姓的最大感受,是近日以来媒体上来自基层的新闻多了,现场采访、现身说法等“事实语言”多了;说百姓的家常话,用朴素形式来表达的新闻也多了。而来自机关里四平八稳的简报式新闻、无关紧要的领导视察新闻、与百姓生活太远的八卦新闻少了,概念语言、官话套话也少了。

从基本价值理念来看,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那个“公”字,决非随便被冠之的。这个“公”字带给百姓的期待就是:你要说公理,你要讲公道,你要以公共思维做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党和政府要避免脱离群众,就需要新闻工作首先扎根基层,把各级党政机关为政所依之“法”带下去,把基层群众的要求传上来。

刘云山同志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中指出:“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关键是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体现‘为了群众’?首要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动员,引导群众知晓自身利益所在,并为之而奋斗。”这样的话,和当前不少基层官员对此项工作必须“配合政府”的理解,有着根本的不同。“引导群众知晓自身利益所在,并为之而奋斗”,强调的是通过新闻宣传工作,让群众知晓自己的利益,进而争取自己的利益。实践了这一点,才是真正体现了公器之“公”,才算是在社会阶层的认识反差中,起到了沟通、平衡的作用。

看到近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给新闻媒体带来的变化,感觉有欣喜,也有不足。欣喜之处上面已经提到了,而不足之处在于活动还仅限于“走下去”,带给受众的东西还限于浅表层次。比如,基层劳动者如何辛苦如何不容易、基层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外部变化等,虽然也是来自基层的新闻,但是受众最希望看到的显然不仅是这些。

受众更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基层民众的利益保障、维权通道是否畅通;是不同利益群体在沟通中,还存有哪些社会。一句话,是更渴望那些具有很大普遍性、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目前又基本处于无解状态的难题,能不能在媒体的沟通下,获得一步步解决的可能。只有做到了这一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才有意义,“引导群众知晓自身利益所在,并为之而奋斗”的宗旨,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因此,作为百姓,我们的希望就是:当前倡导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既不要在行动上搞“一阵风”,更不要在内容上庸俗化、浅薄化。而做到这一点,仅靠新闻单位自身的努力,显然远远不够。归根到底,官风不改,老大难问题不能解决,新闻工作“走转改”就不可能深入持久

上一篇:真实,让新闻有生命 下一篇:新闻拼盘 第20期